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死亡之谜 死亡期间仅仅相差20个小时

在清王朝历史上有件至今无法证明事情,就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死亡之谜,他们仅仅相差20个小时,全球上真有那么偶合的事吗?清宫医案确实通知人们,光绪是病死的。但是,从光绪死的那天开局,人们就疑心他不是反常死亡,这也是平白无故的。光绪虽与慈禧以“母子”相称,实践上他并不是慈禧亲生。光绪皇帝,姓爱新觉罗,名载湉,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咸丰皇帝的侄子。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出世在宣武门太平湖畔的醇郡王府的柳荫斋,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其母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

从这些相关讲,他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患天花病死。同治帝死时年仅十九岁,身后无子,按“兄终弟及”做法,可由其弟即位。但同治帝为独生子,则应从其最亲热的亲属当选一子弟承袭帝位。大臣们提出的最佳方案,是由他的大伯父即道光长子奕纬之孙溥伦作为他的嗣子,由其即位。但慈禧太后不赞同,外表上是由于溥伦之父载治不是奕纬亲生子,雷同是由旁支过继,实践上是由于若要载淳的子侄辈继位,自己身为祖母便无权以太后身份临朝。国无法一日无君。第二天,慈禧压抑众论,一人做主,执意让只要四岁的载湉入宫即位为帝。载湉,也就是光绪,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一方面是由于慈禧亲生之子同治皇帝逝世后,无子嗣承袭皇位;更关键的还是慈禧权欲熏心,找个儿皇帝,可再次发明时机垂帘听政。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四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光绪就被慈禧抓在手里,或当作争夺权益的利器,或作为显示森严的权杖,更多的状况下,则当作她御案上无法缺少的陈设,或是恣意愚弄的木偶。这人造是慈禧民主政治的须要。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始终的严辞痛斥,没有母爱,饮食寒暖没有人真心去认真照料,应提倡应忌讳之事,无人去领导提醒。没有童年的欢畅,以至他从小就心境抑郁,精气不快,形成身材积弱,难以抵御疾病的侵袭,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天嘏在所著《满清正史》中称:人在幼年的时刻,都遭到父母的呵护,关照其出行,办理其饮食,体慰其寒暖,既使是孤儿,也会获取亲朋朋友的关照。只要光绪皇上无人敢亲热。……皇上每日三餐,其饭食有数十种,摆满桌案,可离皇上稍远的饭食,大都已臭腐,接连数日不换。接近皇上的饭食只管并未臭腐,可经屡次加热,已不能可口。……载湉自十余岁后,虽为天子,可还不如一个孤儿,以后身患痼疾,即是由于少年时衣食不节形成的。虽为正史,可内容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抵相近。说明光绪帝体弱多病之要素,实与自幼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失于调养照料无关。

没有恋情的婚姻

依照清王朝祖上留下的规矩,皇帝十六岁就要临朝亲政。随着光绪年龄的增长,他的大婚和亲政逐渐邻近,慈禧撤帘归政把大权交给光绪皇帝之事已无法逃避。可慈禧既不甘愿,又心甘情愿,于是预作安顿,对光绪帝权势多方限度,仍由她在暗中操纵朝政。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1889年2月19日),十九岁的光绪帝举办大婚仪式。光绪的一位皇后两个妃子都是慈禧做的主,皇后不是他人,正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即隆裕皇后。这个皇后模样奇丑,马脸高额,衰弱驼背,突眼露齿。光绪极为不满,但也无奈。慈禧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为的是朝政交给光绪后,还能应用皇起初管理和操纵皇帝,最少可以经过皇后监督和把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容颜性情却大不相反。瑾妃容颜普通,远远比不上珍妃,而且性情软弱;珍妃貌美端庄,性情开朗,沉闷机敏,颇有见解。珍妃的入宫犹如一块石子投入一潭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恤,激发了光绪对未来的神往和激情。同时,珍妃又向光绪介绍了她的教员文廷式,这位素以评论时政、放心国事的驰名清流人士很有才气,颇有政治见解,他被光绪帝重用后,对光绪帝很有影响,引发了光绪帝要革新政治及解脱约束而有所作为的愿望。大婚后的数年间,光绪帝与珍妃独特渡过了永世中较为轻松的光阴。由此,也引发了他作为人君国主,宿愿在政治上解脱约束而有作为的愿望。可这一点,是慈禧最不愿看到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按慈禧原本的亲上加亲,以管理光绪帝的初衷才让自己的侄女为皇后。但是强迫的结果,却又大失所望。

当年,同治帝自己选立皇后阿鲁特氏,而慈禧却偏偏让同治帝去喜欢慧妃,结果闹得母子和睦。这次慈禧为光绪选配叶赫氏为皇后,可光绪又偏偏喜欢珍妃他他拉氏,其结果可想而知。过后,光绪明明知道钟爱珍妃,就要得罪皇后,而与皇后不睦,即等于开罪慈禧太后。但是,慈禧可以在任何事情上迫使光绪就范,惟独在情爱和感情上无法以己之所愿强加于人。据《悔逸斋笔乘》记录:光绪十八年(1892)仲夏之时,一天,光绪与隆裕皇后为大事争持,隆裕跑到慈禧背地哭诉其事。慈禧大怒,对身边的人说:“皇上是我所立,实乃忘恩之举,隆裕是我的亲侄,唾骂皇后就是对我最大的不敬,真实难以忍受。”接连数日,光绪入宫请安,慈禧一言不发。尔后光绪与慈禧的嫌隙就算构成了。


光绪和慈禧的去世差了多长时间?

一天不到光绪死于1908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有记载是下午5时33分)慈禧死于1908年11月15日,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未时(下午1至3时)酉时是未时之后第二个时辰,也就是说光绪和慈禧的死,相差在20小时左右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两人为何去世时间仅相隔了20个小时呢?

1908年,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先后死亡,两人死亡时间仅相隔20个小时,这一切难道都是巧合吗?历史上是有很多的巧合,但显然光绪皇帝的死并非是巧合。那么,其中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2008年,在光绪皇帝逝世100周年的时候,专家给光绪皇帝的头发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有很多的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因此,专家得出结论光绪皇帝并非是病死,而是死于砒霜中毒。进而也就推翻了所谓的巧合,那么到底是谁谋杀了光绪皇帝呢?

关于这个幕后黑手主流的观点有三个,一是慈禧太后,并且她的嫌疑最大。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早就因为权力而水火不容,慈禧老太太已经70多岁的高龄,她自知自己时日不多,担心自己死后被光绪皇帝清算,挫骨扬灰,惨不忍睹。于是,他先下手为强,下毒将光绪毒死,然后再扶植小皇帝溥仪上位,可保自己死后无忧。

二是袁世凯,戊戌变法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与荣禄率先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禁,从此之后,光绪皇帝对袁世凯恨之若骨,就等着慈禧太后死后,自己重新掌权,诛杀袁世凯。袁世凯对此心知肚明,他也担心光绪皇帝上位清算,很有可能买通光绪皇帝身边的太监,将其毒杀。

三是神秘人,有人说就是李莲英。光绪皇帝被囚禁的时候,伺候的宫女太监都是慈禧太后的身边的人,对光绪皇帝多有怠慢,担心光绪皇帝秋后算账,而先将光绪皇帝毒杀。

总之,光绪皇帝身边都是狼人,唯独自己说只绵羊,最后被人毒杀,其中慈禧太后的嫌疑最大。各位,你们说呢?

光绪和慈嬉哪个先死的

光绪是1908年11月14日晚上死的,慈禧是第二天凌晨死的;经考古研究证实,光绪有慢性砷中毒,并且死于一次大剂量急性砷中毒,基本可以断定就是慈禧下的命令,否则无法解释为何第二天早晨慈禧就死去这个巧合。

为什么在光绪死后的20小时慈禧就死了,是暴病而亡吗?

光绪皇帝去世时是1908年11月14日,(19点左右)时年37岁;

慈禧太后去世时是1908年11月15日,(17点左右)享年73岁;

二人相继去世,时间相隔只有22个小时,不到一天的时间,这引起了后人的猜测,光绪皇帝的死也一直是历史谜案,那么光绪是怎么死的?慈禧又是如何去世的?

光绪之死

首先,慈禧反对光绪多年,她对光绪深恶痛绝,有犯罪的条件,但是如果她想收拾光绪,完全毫不费力地就可以杀死光绪,事实上慈禧太后在生命最后一刻,她仍然幻想着架空光绪,所以她没有必要杀光绪。

其次,李莲英也有嫌疑,据法,李连英长期站在慈禧一边欺负光绪,但老太监信修明的日记记载,“在去西逃的路上,李连英看到光绪少穿衣服,就把衣服给了光绪。光绪说:“那你身上不冷吗?”李连英说:“奴才就算死一万次有什么可惜的?”这让光绪非常感动,正是如此,人们认为李莲英可以排除嫌疑。

最后,袁世凯被认为嫌疑最大,不管是醇亲王府还是溥仪,一致认定仇人是袁世凯,但朝廷有制度,然而清朝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又说“不管谁开的药,都要亲自尝试,这叫猪替羊死”,所以袁世凯也被排除。

清朝官方文献记载,光绪皇帝是因病不治而亡,如下图:

慈禧之死

1908年11月15日的清晨,慈禧像往常一样起床,因为14日光绪皇帝病逝,慈禧整天忙于光绪皇帝的善后工作,直到很晚她才有时间休息。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慈禧太后的气色非常好,按理说忙碌一天,她起床后应该是有些疲倦的,之后在宫女太监的伺候下洗漱更衣,梳妆打扮花了很长一段时间。

梳洗完毕,慈禧开始用膳,之后便召见军机大臣,此时也才早晨六点,慈禧和监国摄政王载沣等人洽谈多时,又以新国君的名义下达诏书,自己也成了太皇太后。

到了中午,慈禧又开始用午膳,起初精神还不错,吃着吃着就感到头晕目眩,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慈禧可能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即宣布召开紧急会议。随后宣布了一系列重要事情,也安排妥当。

接着慈禧的病情加重,便下令军机大臣起草遗书,慈禧自己又来回修改了几处,完毕后就开始口述。

她对周围的人说:“我这辈子垂帘听政数次,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贪恋权力,事实上,那也是由于目前的形势,我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这个时候的慈禧在外表看起来是没有丝毫不适的,可能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

讲着讲着突然晕倒,随后又睁开眼睛,对身边大臣说:

17点时分,慈禧病逝于中海仪鸾殿。

清宫脉案记载,慈禧是死于老和病,她先患腹泻,后得并发症,伤及肝肺等脏腑,病情加重,然而她又带病坚持理政,得不到休息,最后心力交瘁、衰竭而亡。

现代医学认为,慈禧得的病属于慢性疾病,得病初期并没有什么征兆,即使是在去世前,也并没有出现死亡的现象,她在这之前的一周左右就已经出现了咳嗽、肋疼、口渴、舌干等症状,可能当时她并没有注意。

简单来说,慈禧去世时已经是古稀之年,在古代也算高寿,算不上暴病。

为什么在光绪死后的20个小时后慈禧就死了,是暴毙而亡吗?

1908年11月1日,光绪皇帝去世,终年38岁。

1908年11月2日,慈禧太后去世,终年73岁。

这对母子相继去世,而且时间如此之近,间隔仅22个小时,而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矛盾早已存在,这就不得不让后世人猜测和怀疑了,光绪皇帝的死一定藏在一个惊心的巨大阴谋。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光绪皇帝死于砒霜,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反应堆工程研究所设计所、北京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对光绪的头发进行核分析,得出光绪的头发中含有大量的砷元素。光绪的遗骨、衣物、胃等各个区域都含有高浓度的砷。

同时专家还对光绪的棺椁、墓内的物质进行了实验对比,发现这些物质中并不存在砷元素,由此可以证明,光绪遗体中的砷并非外部环境沾染。而是尸体腐败过程中分解到身体各个部分。

这一研究表明,光绪的死是死于他杀,那么谋害他的人会是谁呢?

一直以来都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是慈禧太后知道自己即将西去,而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掌权,所以派人毒死了光绪。

第二种说法:袁世凯见慈禧太后病重,知她将不久于人世,怕慈禧去世后光绪掌握实权,必将报复自己在戊戌变法中出卖皇帝的行为。

光绪皇帝被囚禁以后,有一个新的爱好,那就是写日记,但是光绪的日志毫无秘密可言,悉数传到了慈禧那里,光绪皇帝曾经在日记中表明,自己他日一定要杀了袁世凯。

而能论证袁世凯是下毒凶手的人是溥仪,溥仪曾亲口说:“一个当年伺候光绪的老太监亲口所讲,在光绪死的前一天,只吃一次药,就不行 了,而后来才知道这药是袁世凯所送的,所以便有了袁世凯谋杀皇帝的传言。

第三种说法:光绪皇帝死于严重的肺结核,这是由近年来的专家,根据光绪生前的病历推断而来,认为光绪是因为严重的肺结核引发了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而最新的研究更是将毒杀坐实,那么到底是谁杀了光绪皇帝呢?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赢台,赢台是中南海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进出仅靠一木板桥连接,而且全面戒备,生活住行都是由专人看管,任何人都不能靠近,就是常年生活中宫中的人都不能靠近,所以说袁世凯毒杀光绪是不成立的。

光绪与慈禧的积怨已深,早已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中法战争时期,两人一个主战,一个主和,将他们的关系拉到了冰点,矛盾开始突现。

甲午海战、戊戌变法、珍妃之死等等一系列事件,让光绪与慈禧仇深似海、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慈禧害怕自己死后被光绪皇帝所报复,让她死而不得安宁,所以先下手毒死了光绪。

光绪死的前一天,向全国发诏命,寻求名医入京为皇帝治病,说明此时光绪是清醒,完全不像即将升天的人,同时还抱希望于自己能够病愈。

而在同一天,光绪又发布了两道诏命:

第一:将醇亲王之子溥仪接入宫中教养。

第二:封醇亲王为摄政王。

这两道诏命的意思很明白,光绪升天后,溥仪继位,醇亲王主持朝政。而此时的光绪已经被囚禁10年之久,早已经失去了实际控制权,又如何来的权力安排下一任继位者。这诏命只能是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的。

这就说明慈禧知道自己命不久已,在为身后事进行安排了。

同时她也决定要让光绪皇帝死在自己前面,如果她先死了,而光绪未死,那么这2道诏命就是一纸空文。因此慈禧发了这两道诏命,就是要光绪在她之前死。

第二天,光绪升天了,这和慈禧设计的一样,溥仪继位了,由些可见光绪的死因更接近的是慈禧谋杀。

光绪死后不到一天慈禧也相继去世 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1908年11月14日,被慈禧囚禁十年之久的光绪,于瀛台涵元殿崩逝,年仅38岁。

令人奇怪的是,次日中午慈禧也于仪鸾殿病逝。

光绪正值壮年,怎么突然就去世了呢?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相隔只有22个小时,仅仅是巧合吗?这就形成了一个历史谜案。

光绪4岁被慈禧选立为皇帝,在位34年,但实际上却没有一天享受过真正的皇帝权力。

他是慈禧的侄子,也是外甥,但却被迫称慈禧为“亲爸爸”。

但从历史记载来看,光绪并不想任人宰割,他发动了戊戌变法,希望能够借此从慈禧手中夺回权力,实现自己振兴大清的理想,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戊戌变法很快就失败了。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囚禁了光绪,罢免了支持光绪的官员,自己重新独揽起了朝中大权,年轻人的理想和皇帝的抱负,刚一露头就被彻底打压,这些变故使得光绪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

1908年,慈禧病倒直到去世。

慈禧的去世,在年龄上看十分正常,都70多岁的人了。

但光绪当时可只是接近40岁,正当壮年,而且也不是得了啥绝症,死因就非常可疑了。

近些年,随着对光绪死因的研究,主流观点认为光绪死于砒霜中毒。

据著名的历史学家爱新觉罗·启功回忆,他的曾祖父当时为礼部尚书,作为主管礼仪祭祀的最高官员,在慈禧临终前,必须昼夜守候在旁边。

慈禧的死因为痢疾,所以从病危到弥留的时间拉得比较长。

就在光绪死前,启功先生的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慈禧住处走出来,出于职责他就问这个太监拿的是什么,太监回答说是老佛爷赐给万岁爷的塌喇,塌喇在满语中是酸奶的意思。

不久,太监小德张就向太医院宣布光绪驾崩。

由此,后人推测,一定是慈禧在那碗酸奶里下了毒,毒死了光绪。

此外,据一位叫屈桂庭的医生记载,他在1908年11月11日进宫为光绪诊病时,发现光绪本已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打滚,大叫肚子痛。

三天之后,光绪就去世了。

近年来,研究人员运用医学手段,对光绪的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及墓内外环境样品,多次进行的检测分析。

最终发现,光绪的衣领及头发上均沾染高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含量达到了常人的二千多倍。

这就更加证明了光绪是死于砒霜中毒。

也有人认为光绪是正常死亡,慈禧并没有害过光绪。

学者们通过对两人的脉案研究后认为,慈禧的病在死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她不可能认为自己将死而先下手害死光绪。

光绪死后她的病情才突然恶化,迅速死亡。

光绪自幼多病,后来又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折磨,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从光绪二十五年以后,他的病情就不断加重,体质越来越弱。

光绪三十五年以后,他已患有多种疾病,临死前基本已经病入膏肓,危在旦夕。

光绪死前的七月份,江苏名医杜仲俊经浙江巡抚冯星岩推荐,进京为光绪看病,也觉得对光绪的病情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

由此可以看出光绪确已无药可治,所以光绪应该是久病而死,属于正常死亡。

除去以上两种观点外,还有人认为是慈禧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下毒害死了光绪,理由是害怕慈禧死后光绪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也有人认为是袁世凯下的手,因为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袁世凯背叛了光绪,向慈禧告密而致,袁世凯害怕光绪对他进行报复从而先下手毒死了光绪。

但这两种说法,目前看来都缺少证据支持,可信度并不高。

光绪死后,慈禧“神气安和”地安排了光绪后事,第二天便召见了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军机大臣袁世凯等人,决定立年仅3岁的溥仪为嗣皇帝,以其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慈禧不立年长的溥伟等人,而选择才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这显然是为了将来自己仍然可以继续掌权,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的慈禧肯定不觉得自己死期将至。

但到了中午,风云突变,慈禧吃饭时突然晕倒,很久之后才醒过来。

这时候慈禧觉得不妙,于是立即开始安排后事,此时仍然思路清晰,到了下午一点四十五分去世。

根据清宫留下的慈禧脉案分析,慈禧得的病是痢疾,虽然经过调治,但始终未见成效。

这种病时间长了,最后必然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功能衰竭。

总的来说,慈禧应该是病死的,属于自然死亡,而光绪的死因比较复杂,主流观点认为是被慈禧毒死,但也无法排除其他原因的可能性。

光绪死后不到一天,慈禧便一命呜呼,难道是冥冥之中,天道因果循环的报应吗?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死亡之谜 死亡期间仅仅相差20个小时》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108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