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石原莞尔没成战犯 却成日本愤喜爱中的日奸

1946年终的某一天,盟军驻东京宪兵司令部门口来了一个身着和服的老头,从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脚步和每次迈步时的痛苦表情中,不美观出他已时日无多。但是,他面对应酬他的美军军官说的两句话,立刻把全场都惊着了。

第一句是:“我是来自首的,我感觉我有资历成为甲级战犯。”

第二句是:“假设由我来当(日本陆军)总顾问长,基本轮不到你们当天在这里张牙舞爪。”

这个跑到盟军宪兵司令部“自首”的老头,就是在终战时曾经退役的前陆军中将石原莞尔。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发起者,石原“自首”的理由诚然十分充沛。不过,与他的自首相比,更令后世钻研者后怕的,其实是石原的后一个结论——确实,假设这个曾被奉为“关东军大脑”的人如其所愿成为整个日本抗争机器的“大脑”,日本军国主义还会在亚洲暴虐多久,着实难说。

跟天资短少的东条英机不同,石原莞尔年轻时就是个“考神”。1902年,11岁的他轻松地考上了仙台陆军幼年学校。其余在校生被繁重的课业压得透不过气来,而石原随时都在阅读与考试有关的闲书,还总能考高分。

石原的这项神功最驰名的一次性展现,是在他考日本陆军大学时。面试时有这样一道标题:“机枪应该怎样经常使用?”石原深思片刻后回答说:“装在飞机上,对地上的步兵扫射!”主考官们全愣住了,这一年是1915年,石原所预言的战役机刚好在当年的4月份被法国人发明。

可怜的是,石原只管智商爆棚,但情商似乎是负分。在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毕业在校生前五名就能获取天皇恩赐的银怀表,而校方偏偏以“品行顽劣”为由将其“品行分”打得很低,其名次被拖到了第六名。在陆大学习时,石原吃一堑,长一智。他的毕业效果原本是第一名,首席毕业生享有觐见天皇并宣布御前讲演的荣誉,预计校方是怕这位“怪胎”在演讲中说出什么逆悖狂狷的话吓着天皇,硬生生把他拉到了第二名。

虽说失去“首席”的风景,石原好歹效果优秀,是取得天皇御赐军刀的“军刀组”一员。按说这样一团体在日本军部谋份美差应该不难。但是由于石原浑身分收回那种怪胎气息,不出几个回合,他就在军部捞了个“反常人无法与之成功协作”的名声。毕业两年后,石原被“发配”到中国武汉华中派遣队当顾问,期满又被派到德国去留学三年,刚回来不久又被派到关东军去当顾问。从日本军部关于石原的这种布置中,不美观出下属们真实看他不悦目,全球有多远,就让他滚多远好了。

不过,日本军部那帮老爷始料未及的是,关于石原莞尔的这种“发配”,有意中关上了整个抗争的潘多拉魔盒。

原文配图:石原莞尔。


一场豪赌成“民族英雄”

日本关东军是日俄抗争后日本为守护其在中国西南取得的满蒙权力所建设的卫戍部队。在“九一八”事变前,这支部队不只力气弱小(人数只要一万人,是西南军的三十分之一),而且依照事先日本武官政府紧张对华相关的计划,关东军还面临公约到期后卷铺盖走人的为难前景。也正因如此,这支部队一度成为日本陆军用以打发不受欢迎军官的回收站,这种布置让关东军外部积聚了少量的“少壮派”军官。这批少壮派只管郁郁不失意,却又偏要以“忧国忧民”为己任,积聚了一肚子的青春荷尔蒙无处发泄。恰在此时,石原莞尔似乎一个火星,落在了这个火药桶上。

石原莞尔对中国的感情有一个奇特的转变环节,年轻时他曾信仰中日提携、黄种结盟的“亚洲主义”,甚至为辛亥反派搞过“裸捐”,毁家纾难帮着中国反派买枪买弹。但是在接触了辛亥反派后决裂的中国,尤其是被调配到关东军后,石原莞尔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编了一套宣扬拿下西南的“最终战实践”。

所谓的“最终战实践”,就是东西方之间迟早要有一战。在日本抱有这个想法的人十分多,毕竟日本在近代也是曾被西方人凌辱过的民族,肚子里也憋着一口恶气。石原以为,日外疆土纵深太小,基本无法启动一场现代抗争,处置方法是:要想和西方打,首先得有个前方基地,这个基地就是满洲(中国西南)。

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其实有点灰头土脸,对外扩张遭到英美压抑不说,国际还又是地震又是经济危机。在此之际,石原这个“最终战实践”让日本言论一时如打了鸡血普通亢奋,《每日资讯》连发30多篇社论为其捧场。当然对此更为兴奋的是关东军——石原的实践为关东军的闲散愤青们指明了方向,石原在关东军汇集了少量“粉丝”,一下子从“被流放者”变成了连下属都对其刚愎自用的“关东军大脑”。

嘴瘾过完,上方该实干了。这时,日本陆军的一项奇葩特质浮现出来——外表看上去,日军似乎是一支近代军队,有着严厉的军法。但在实践操作中,只需你打出“爱国”这杆大旗,干什么都行。石原正是抓准了这一点。他和拥趸们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筹划,是打着“保养日本生命线”的旗帜声势浩大地启动的,弄到最后,连驻朝的日军居然都悍然越过国界,跑到西南来“帮助”了。如此目无中央的私下军事调动,日本军部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派了个叫建川美次的大将去视察,可是建川此人预计也追捧石原莞尔的实践。从日本到西南,有飞机不坐他非坐船,到了朝鲜又坐火车,一路磨洋工,“九一八”事变当晚才到西南,到中央后看到关东军高低一片紧张气氛,显著是要今夜入手,于是建川罗唆跑到酒馆来了个一醉方休。

其实,关于“九一八”事变究竟有多大胜算,石原本人也没底儿,西南军不只人数相对占优,而且武器装备也比日军精良,装备了事先极为少见的捷克轻机枪,飞机、坦克也一应俱全。关东军与其对赌,赢面真实太小。事变前几天,石原跟几个“九一八”事变的主谋开了个最终会议,同伙板垣征四郎选择搞个占卜仪式,拿了一支铅笔竖在桌子上,手松开,往左倒就干,往右倒就不干了。结果这铅笔还真就朝左边倒下去了。几团体大眼瞪小眼,那就散伙回家呗?一阵为难的缄默事先,坐中的今田新太郎突然跳起来:“你们不干我一团体干!”

今田的二杆子精气处罚了在场一切人,“九一八”事变就这么被敲定了。

历史的诡谲有时就在于偶然,石原莞尔左算右算,也没算到自己的狗屎运居然这么好,“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居然压根没抵制,等建川美次从酒桌上爬起来时,整个西南曾经江山易手。石原莞尔的“最终战实践”就这么成功了。而石原本人,经此事变一跃成了日本的“民族英雄”,被任命为手握重权的顾问本部作战部部长,站在了他人生的顶点。


基本停不上去的“模拟秀”

有人剖析说,石原莞尔此人的性情有点像个洋葱,剥开怪胎的外衣,你看到的是一个绝顶天赋,而摘下天赋的面具,你又看到了一张军国主义愤青的脸,但在这个愤青的心坎深处,又藏着一个稀世策略家的精美神思。这些不同档次兽性在他生命中的依次开展,造成了石原莞尔复杂的共性。

在将整个中国西南蚕食后,石原的态度突然大转弯,成了日军外部竭力宣扬对华怀柔的旗手。

依照石原的方案,日本现阶段关于中国的挤压应该到此为止,西南领有丰盛的工业原资料,在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洲国”GDP简直和日本外乡相当,好好开展这片抢来的风水宝地,日本将积聚足够的策略实力,而中国在羽翼丰满以前是不敢跟日本贸然停战收复领土的。假设这种策略僵持下去,中国提高,日本雷同也提高,收复西南将遥遥无期,中国将在缓慢的蚕食中被日本肢解。这就是石原为日本想象的策略前景。

万幸的是,人算不如天算,石原计算好了国度力气格式,却疏忽了一团体之常情——他这个晚辈借着“最终战实践”立下勋绩,自己也捞着了不少好处。后代们当然想有样学样,自己也弄个“民族英雄”当当。于是日军外部各色“小石原莞尔”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石原莞尔以为日本外乡须要满洲做纵深,那满洲呢?须要华北做纵深。华北又须要华南做纵深。山寨版“最终战实践”就这么一步步往外推,“小石原莞尔们”没有石原本人的关于策略的精细考量,野心却个个都比他大。最典型的案例,是1936年的绥远事变。事先,石原在关东军中的后代武藤章想在内蒙古制作第二个伪“满洲国”。石原莞尔深知不妙,亲身从东京乘飞机跑来劝止,他语重心长地劝导武藤说:日军再这么搞下去,会堕入中国大陆的泥潭,当今之际,最要紧的是积聚实力云云。

武藤章一句也没听出来,略带讥笑地回了他一句:“石原晚辈,咱们只不过是在重复您在满洲干过的事情,有什么错吗?”这句话,关于石原的打击恐怕是渺小的,他看法到自己基本管不住这帮要“山寨”自己的下级。可以说,日本陆军走到这时,曾经彻底丢失了解放的或者性,再没有什么策略可言了,只能朝着抗争的深渊狂奔而去。

石原本人起初的命运有些讥刺,由于他老在强调“日本再战必亡”的“泥潭论”,致使原先将其奉为“英雄”的军国主义分子越看他越像“日奸”,逐渐失去了人望。再起初,依托山寨他爬过去的武藤章等人罗唆将他排挤出了军部,曾经的“民族英雄”最终以一个虚职黯然退役,当了一段教书先生后,又由于在战时宣扬“东亚联盟”而丢了上班。在日本最终战胜前,石原莞尔曾经失业在家许多年了,这就是美军霸占日本后为啥没找他的要素,也是石原为何上赶着去当战犯——这位曾经的“天赋”,或者过得真实太郁闷了,哪怕是上绞架,他也想露回脸。

其真实1942年,曾经退场许久的石原还闪光了一回。那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曾经败象初显,江郎才尽的首相东条英机突然想起日本还有石原这号奇才,于是不顾两人死对头的身份跑去问计。石原回答说:“没宿愿了,我军的作战曾经逾越了攻打中止点,从北支事变(七七事变)到这次抗争(太平洋抗争),我军基本就没有思考过在哪里停上去。打仗怎样能如此胡闹。”

确实,日本在二战中的一系列军事冒险,从一开局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盲动,只不过第一个推进这场盲动的,恰好是石原。可笑的是,作为抗争的始作俑者,石原曾经被比他更疯狂的人挤出了主角的行列,他成了个求战犯之名而无法得的可笑主角。


石原莞尔为什么没有被军事法庭列为战犯?

石原莞尔,二战时期日本顶级战略家,当年就是他一手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建立了“伪满洲国”,单凭这一点本就可以将他送上审判席了,然而日本投降后,石原莞尔仅仅作为一个证人出席过法庭,就如同当年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没有成为战犯一样,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

那么石原莞尔为何能躲过同盟国的审判呢?我想主要还是以美国为首的东京审判有意放他一马,原因如下:

当年的东京审判其实是以美国为主导的,美国人审判日本战犯的主要标准是他们是否参与谋划或指挥过太平洋战争,至于侵华战争则是次要的,而且那时候的中国正在内战,根本没把心思放在东京审判上。

这种情况下,石原莞尔是明显不符合审判条件的,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他就被东条英机逼退役了,所以石原莞尔没有参与策划太平洋战争。石原莞尔和东条英机不和在日本军政界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石原莞尔作为陆军大学的天才生看不起考了三次才考上的差生东条英机。而且石原莞尔反对对美英等国开战,反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是主张与德军夹击苏联,并步步蚕食中国。这些战争主张与东条英机速战速决的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也正因如此石原莞尔非常痛恨东条英机,他认为东条英机毫无远见,甚至在日后的审判席上他作为证人出庭时也大肆贬低东条英机甚至以“一等兵”来侮辱他。

所以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美国人对石原莞尔不说抱有好感但也不至于痛恨,因而最终审判的时候美国人有意放过他。

不得不说,石原莞尔真的不愧是日本顶级战略家,他的那些战略理论是非常明智的,主张与德国夹击苏联,步步蚕食中国而不是速战速决,不向美国宣战等等,现在看来当年日本要是按照石原莞尔的想法发动战争,那后果不堪设想。

但庆幸的是这些战略都没有被采纳,而且石原莞尔虽然躲过了美国人的审判但最终没有躲过老天爷的审判,1949年他因膀胱癌病死家中。

石原莞尔为什么没有被列为甲级战犯···而和他一起策划九一八事件的板垣征四郎却是甲级战犯···

石原莞尔逃脱了罪行,而且战后美国明显偏坦日本,所以只把参与对英美开战的重要战犯进行审判。

1945年日本投降后,石原莞尔认为自己是受东条英机迫害的和平主义者,发表了《我们的世界观笔记》、《新日本的出路》,释出了“放弃战争”的概念,并提出建设“不要战争的文明”等主张;

同时给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信中提出“超阶级的政治”等观念:“过去的政治是为阶级利益的政治”,而“超阶级政治”只是“为了理想”。

扩展资料:

1941年12月8日,东条内阁开始了太平洋战争。石原莞尔的评论是:“如果说这场战争需要1万元的话,英美实际上有100万元,而日本只有1千元,这种差异只能用战略来弥补,而不能用什么‘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口号来弥补。

在战略上除了寻找敌方的弱点之外,还必须认识到我方所拥有的条件、战法、战士、特定兵器及其他战争手段的优点。

只有依靠这些优点才能扩大敌人的弱点。军当局在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完成的现在提出下一阶段的战争计划,这个战争计划必须包含必要的生产增强数量和实行的手段方法及其可能性。

但是这时候已经不可能有人听得进石原的话了。战争的进程一步步印证着石原的说法,以致来监视他的很多宪兵都成了他的信徒。

由于石原莞尔在关东时曾被自己所配军刀捅中裆部,导致尿道口撕裂,长期尿血引发膀胱癌。1949年8月15日,石原莞尔因膀胱癌病死家中,终年60岁。

石原莞尔为什么没有被列为甲级战犯···而和他一起策划九一八事件的板垣征四郎却是甲级战犯···

1 甲级战犯主要指的是下令、策划侵略战争的人,地方上的主要军事指挥官一般都被定位乙级战犯(指挥策划屠杀、虐俘)。

欧美一般以担任过日本陆军省重要职位的人物定为甲级战犯,但美国佬忽略了其实参谋本部才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最大元凶,因此参谋本部内许多没在陆军省内任职过的大小参谋们成功逃过了审判。

2 远东军事法庭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美国军事法庭、甚至是麦克阿瑟的军事法庭,麦克阿瑟要叫谁死谁就得死,谁活就能活。

结果就是一些该死的死了,但更多该死的没有死。

3 石原莞尔这个人比较特殊,理论上他策划了九一八事变,按标准该定义为甲级战犯,但问题是九一八跟美国佬没半毛钱关系,白人开的法庭主要追究的是日本对美、对英开战的责任,具体点说就是东条英机那伙人的责任。

至于侵华战争只是顺带审一下,压根没有给中国人讨公道的意思在里面。

就算将九一八事变列入审判事项,按美国人的逻辑,这个锅大概率要甩给南次郎(当时的陆相)来背,时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的石原不会入美国“法眼”。

4 远东军事法庭根本没有公平性可言,美国人要杀东条,就找了与东条不和的侵华元凶石原做证人;麦克阿瑟恨死武藤章,就找了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田中隆吉来作证,武藤章是侵华急先锋,策划全面侵华有他份,南京杀俘命令也是他亲自签署的,因此固然该死;但美国佬在法庭上只字不提这类罪行,在起诉书中宣称他策划对美开战以及在菲律宾虐俘。

在菲律宾虐俘确有其事,但说他策划对美战争就完全是子虚乌有了。

事实上,在担任陆军省军务局长时,武藤章明确反对对美开战,因此被调离中央后,因“不思进取”就再未回到军部任职。

他的真正死因是在二战末期担任14方面军参谋长的时候,严重阻碍了麦克阿瑟的“光荣回归”。

讽刺的是,这位证人田中隆吉反倒是在非常热衷于对美开战,只是因为与武藤章有私怨,就被麦克阿瑟找来通过一大段胡说八道的证词把武藤送上了绞刑架。

日本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1、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2、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其一生致力于结束乱世、重塑封建秩序。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小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逐渐控制京都,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

3、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伊达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时代奥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户时代仙台藩始祖,幼名梵天丸,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即意味能达成霸业。小时候因为罹患疱疮(天花),而右眼失明,故而人称“独眼龙政宗”。

永禄十年(1567年),出生于出羽国米泽(今山形县米泽市)的米泽城。天正十二年(1584年),18岁的政宗正式继任为伊达家17代家督政宗曾遗憾的表示愿早生二十年,成就织田信长般的霸业,政宗继位后,决意向周边的敌对大名交战。

4、北条氏康

北条 氏康(1515年-1571年10月2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大名,以杰出的军事及政治才能闻名于世;世称“左京大夫”、”相模守“(律令制官位)。他是后北条氏第三代当主。

北条氏康十九岁时元服,二十一岁时初阵,在接人待物方面显示与生皆来的才能,为父亲和家中重臣看中,在父亲死后顺利的继承家主之位。北条氏康继任当主不久,山内上杉宪政和扇谷上杉朝定联合八万大军,大举进攻北条家。

5、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1584年—1645年6月13日),日本战国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

晚年出仕于细川家。留有剑术书《兵道镜》,兵法理论著作《五轮书》、《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现代日本对他的传说颇多。

日本二战名将

日本二战名将有: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冈村宁次、南云忠一、山下奉文等。

1、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

2、井上成美

1889年12月9日 -1975年12月15日,帝国海军最后一个大将,与米内光政和山本五十六组成铁三角,强烈反对三国同盟和对英美开战,太平洋战争开始的第四舰队司令,因为战果不理想,被讥为日本的赵括,45年后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渡过余年。

3、冈村宁次

1884年5月15日——1966年9月2日,侵华日军战犯,百团大战后调任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指挥日军对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抗日战争末期任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昭和军阀的三羽乌的第三位。

4、南云忠一

1887年3月25日-1944年7月6日,日本海军大将(死后追晋)。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的联合舰队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率领舰队参与偷袭珍珠港及中途岛海战而闻名于世。

5、山下奉文

1885年11月8日-1946年2月23日,日本陆军大将,甲级战犯。他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最著名的陆军高级将领。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任第25集团军司令,指挥所部进行马来亚战役,攻占英国远东海军基地新加坡,在战场上此人勇猛狡诈,被称为“马来之虎”,是盟国遇到的最危险的对手。

扩展资料:

1、山下奉文和参谋长铃木宗作中将、参谋主任杉田大佐等人一起在新加坡策划了对新加坡华人的“肃清行动”,他们判定出敌对分子后,当即处置(死刑),这便是著名的新加坡大屠杀。山下奉文多次对平民进行屠杀,战后1946年在马尼拉被处以绞刑。

2、彭德怀曾对八路军的将领们作过关于对冈村宁次的评价:“这个家伙,是很厉害的一个人,他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山田医生告诉我,20年代初期,他和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被称为天皇党羽集团的三羽乌;后来在对华战争中,他是日本军界的三杰之一,另外两个是合区川和东条英机

所以一定要注意他。他有很多本事,能实事求是,细致周密。每次进攻,他都要调查半年之久,做准备工作。没有内线发动配合维持,他不进行蚕食。他不出风头,不多讲话,不粗暴;

你从他的讲话里看不出他的动向来。他经常广泛搜集我们的东西,研究我们的东西。他是日本侵略朝鲜和东北三省的副参谋长,老练得很,是历来华北驻屯军司令官中最厉害的一个。”

参考资料:网络百科_二战十大名将网络百科_井上成美网络百科_冈村宁次网络百科_南云忠一网络百科_山下奉文

日本法西斯势力兴起的过程?详细的~~谢谢!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及其特征对于日本扩张主义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天佑良机”。

日本攫夺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权益,接管了西太平洋德属诸群岛。

无论殖民经济与军事力量,都在战中得到极度膨胀,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强国,更是远东第一大国。

但战后国际形势与国内问题结合,激化了各种矛盾,导致了法西斯主义在国内的兴起。

一战后日本国内问题,首先是频繁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

由战争需求带来的经济景气,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退。

日军入侵西伯利亚伤亡巨大,军费负担沉重。

大量农村青年外流,田野劳力不足;由军国主义体制所支配的优先发展军事工业政策,加剧了原有半封建的农业体制缺陷与农村经济的凋敝状况。

战后的工业生产陷入不景气。

据统计,1921–1929年,法、德、美、日、英等五大国的年平均工业生产增长率,分别为9.4%、7.1%、4.3%、3%、1.7%。

其中日本的增长率3%,低于同期的法、德、美,仅高于英国,其增长之缓慢亦为本国近代以来所少见。

日本的国际处境变得十分不利。

大战以其前所未有的残酷与伤亡,促成了世界各国反战和平运动、民主主义空前高涨。

中国民族解放力量由国、共两党领导逐步壮大起来,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有新的发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使日本直面于中国人民的反抗和美英的共同压力,在远东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

面对上述形势,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以军部为代表的军国主义势力,日本军部是在明治维新后的政治基础上,经过日清、日俄两大对外战争形成的势力集团。

其政治影响力有如日本学者所说,是明治宪政的“权力核”或“权力中枢”,居于特殊的政治地位。

军部势力有两大支柱,其一是以德国为模式,实施军政军令大权分立、统帅权独立的原则。

“设置统帅权独立原则的目的之一,是旧有藩阀势力试图从对立的自由民权运动的政治影响中,把军队隔离出来。

而今同一制度,则成了从藩阀势力中独立出来的军队,在政党攻势面前自我坚守的依据”。

但其实质作用并不只是“自我坚守”,而是极大强化了军方政治地位,使“参谋本部部长的地位优于陆军大臣而与太政大臣并立”。

其二是1900年5月山县有朋内阁修订陆海军省官职,明文限定陆海军大臣的现役武官专任制,1907年制定《军令》,明确有关统帅权事项只需军部大臣副署,而不用总理大臣副署。

该制度使政党、政府对军权不得染指,军部却可以根据军方意志派员担任内阁大臣,直接操纵国家政务,掌握内阁的存亡。

如大正初年,由陆军大臣上原勇作辞职,倒垮了军方不满意的西圆寺内阁。

所以,在明治时代军国主义体制下,军部不止是防守,而是逐渐取得了对民主派政党、内阁政府的政治与组织优势。

到大正初年,军方已经有了明确的自我意识,自称“军部”,而政党方面则斥责为“阀族”、“军阀”。

再经过不断的对外扩张战争,军部势力不断膨胀,最终形成为压倒内阁政府、完全支配日本政局的权势中心。

军部势力的崛起一直受到强力反弹。

早在一战前军事权势集团同政党方面的矛盾冲突既已激化,加上中国辛亥革命影响,民主派政党在大正护宪运动中提出了“拥护宪政、打倒军阀”的口号,通过国会要求改革官职限制军制特权,并于1913年废止了军部大臣现役制,将其扩大到后备役、预备役(事实上并未出现过)。

该时期“军阀”概念产生使用,表明军事官僚或军人对国家政权的操纵与对社会政治的干涉,已经成为宪政民主的主要障碍,也说明了双方对峙局势的空前严峻。

一战后的新形势进一步把日本推向了十字路口,各派政治势力组合分化,不断产生新的政团,提出各种出路方案。

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团体及共产党倡导民主、反对战争;资产阶级民主派政党方面,有石桥湛山提出“小日本主义”,主张放弃海外殖民领土、反对黩武扩张主义;犬养毅等人倡导“经济立国”和币原喜重郎等人主张“协调外交”,不仅具有思想与理论方面的影响,且通过政党内阁实施了适应“凡尔赛—华盛顿”体制而与英美等国协调的外交政策,参加谈判并缔结了国际社会的非战公约及裁军等协定。

民主派政党的活跃及其成就,形成为二十年代日本政党政治的“黄金时代”。

民主派政党此期最大的政治成就在于,在国家体制调整方面曾一度削减军部势力。

1918年建立的原进内阁是比较具有完全意义的政党内阁。

1924年实现了普选(男子)。

吉野作造的“民本主义”和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原内阁的高桥藏相曾要求废止参谋本部,把军令大权收归内阁,原敬首相认为时机不成熟,让高桥撤回提议。

1913年对于军部大臣现役武官专任制的修改,一定程度地冲击了军制特权。

政党方面进而要求实行军部大臣文官制,形成了对于军部势力的相当压力。

与政治层面相应对,还出现了较为普遍的“蔑视军人”、“军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心理倾向,一向受人欣羡的军职变得被人看不起了,甚至在公共汽车上,军官的靴子偶而碰了别人就会听到骂声,一些军官上下班都不敢穿军装。

面对一战后民主势力的进展,作为实际的“双重政府”之一、受到直接冲击的军部不能容忍,代表皇权主义、国粹主义等民间右翼势力也不会顺从。

在由此而激化的社会动荡与冲突之中,军部势力与社会极右翼势力相互呼应,从军、民两个方向推出了日本式的法西斯思想与行动。

由近代军国主义体制的制约,新兴的日本法西斯主义可以区分为民间(即不穿军装的)法西斯与军队法西斯两大类别。

1919年8月1日,由满川龟太郎、大川周明等人在东京成立了犹存社,大川周明专程到上海请北一辉回国。

北一辉正在闭门赶写《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

他于1920年1月回到日本,加入犹存社,与大川、满川一道成为该社的台柱。

犹存社的名称取自中国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虽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表示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和平、民主浪潮的冲击之下,“日本民族之魂”将仍然屹立。

犹存社的纲领是:“一、建设革命的日本;二、充实日本国民的思想;三、合理地组织日本国家;四、开展民族解放运动;五、执行道义的对外政策;六、联络改造运动;七、锻炼战斗同志的精神”。

犹存社是日本第一个提出完整政治纲领的民间法西斯主义团体。

从犹存社开始,兴起了种种法西斯主义思潮和各色法西斯组织。

他们同旧右翼团体的“浪人型”的对外侵略别动队和纯粹的“暴力团”有很大区别。

犹存社的活动与北一辉的思想在一部分军人和学生中得到热烈回应。

东京帝国大学的“日之会”、北海道帝国大学的“烽之会”、早稻田大学的“潮之会”、拓殖大学的“魂之会”,以及第五高等学校的“东光会”,佐贺高等学校的“太阳会”、京都帝国大学“犹兴学会”等法西斯主义团体纷纷出笼。

日本法西斯主义团体的情况十分复杂。

据日本司法省调查,到1933年底,法西斯主义、半法西斯主义团体共有501个,其中半数以上是1932一1933年出现的。

比民问法西斯运动的产生稍晚一些时候,日本军队中兴起了法西斯主义运动,这是日本现代军事力量突破差别主义的束缚而出现政治化倾向的逻辑结果,即经由军队的政治化之路、进而转向法西斯化,同时与民间法西斯汇为一体,最后从军民两面构成两战间日本的法西斯政治体系。

关于日本现代军事力量突破差别主义的束缚而走向政治化的倾向,有专家指出过:“日俄战争之后到第一次大战末期这一期间,国内政治构造有如众所周知是政党政治的确立过程。

这期间的陆军的位置,已从长州阀中枢构成部分,向独立的政治势力方向变化”。

作者称之为“陆军的政治独立。

”一战后的形势促使一批中下级军官在政治上更加活跃,他们频繁聚会,订立盟约,制订纲领,结成横向的联系和组织,成为军部法西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1921年10月27日,任日本驻欧洲国家武官或出差欧洲的三位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永田铁山、小敏四郎、冈村宁次少佐,在莱茵河畔的巴登巴登温泉聚会,商讨日本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

他们根据一次大战的经验和总体战思想,约定回国后将致力于“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这就是所谓“巴登巴登密约”,又叫做“三头密约。

”第二天,东条英机参加聚会商讨,加入该盟约。

以巴登巴登密约为起点,陆续形成了一批法西斯性质的军人团体。

如二叶会、木曜会、王师会、樱会等,其中能量巨大、发挥了绝大作用的是成立于1929年5月的一夕会,成员约40人,分布于各省、部要职机构。

这些具有政治野心的法西斯军人集团,打破了原先陆军中按地域同乡结成藩阀派系的状况,形成了新的政治性人脉关系网。

他们密切关注时势,提出日见激进的国家改造主张,策划并发动了一系列法西斯军事政变。

通过这些法西斯军人集团的政治活动,军部的法西斯化进程加速。

1934年10月,在法西斯军人集团控制之下,陆军省新闻班发表题为《国防本义及其强化之提倡》,通称为“陆军小册子”,全面阐述其建立“一元化综合统制”的法西斯政治要求。

有研究者指出,在日本法西斯运动史上,能够比肩成为法西斯纲领性文件的,只有北一辉的《国家改造法案大纲》与陆军小册子。

北一辉的《大纲》是日本法西斯运动的开端,而陆军小册子则是军部法西斯化完成的标志。

法西斯化是军部政治化的发展和结局,是其政治化的恶性发展。

军部自身完成了政治化,实现了法西斯转变,意味着明治宪政的权力核已经发生“癌变”。

继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之后,军部发表“陆军小册子”完成法西斯化,进而经过1936年“二.二六”事件,法西斯军部控制了国家政权。

由法西斯军部控制国家政权,成为法西斯政权,然后逐步建立全面的国家法西斯主义体制,这是在日本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国家法西斯化推进的基本顺序。

政党在此期间对于军制特权屡屡发起挑战,但终未能成功。

政党不能通过政府执掌军权,最终是军权颠覆了政党政治。

日本军阀势力对内维护专制主义反对民主主义,扼杀了政党内阁与政党政治,确立了法西斯军部专制;对外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给日本及东方各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总之,日本法西斯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特殊形势的促动下,与近代军国主义体制相结合,成为发动新的世界大战的原动力。

综合军部与民间右翼两方面的扩张理论并实施对外侵略战争,这是日本法西斯主义兴起的重大动因,值得认真加四日本两战间对外扩张理论的特点及其实施如果宏观地考察日本法西斯主义扩张理论的基本特点,首先可以发现,为论证对外战争的必要性,为最大限度动员民众投入战争,这些理论遍及思想文化各领域,花样繁多、内容庞杂。

既有对于传统的武士道、日本主义、天皇中心论等思想的兼收并蓄,更主要是一批现代法西斯理论家、活动家提出各种论述,以及军部各决策机构制定策案纲要的指导思想,表述形式五花八门,呈献出大杂烩的模样。

尤值得注意者在于,其实际表现的“丰富性”,与通常的评价大有出入。

人们对于日本的思想文化的理性特征通常评价较低。

如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中江兆民(1847一1901)说过,“我们日本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哲学”。

有的西方学者认为,日本的文化是“无言的文化”。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赖肖尔通过驻日本的长期考察和研究,也指出日本人“更多依靠直觉甚于依靠理性;更多的依靠实用丰义甚于依靠理论;更多依靠组织能力甚于依靠伟大的思想概念”。

如果对照上述丰富庞大、无所不及的法西斯扩张理论,很自然的问题是,为什么被公认为比较拙于理性的这个民族,会在这一特殊时代、这一特定的理论范围内煞费苦心、“成就”斐然呢?除了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好战本性之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些什麽问题呢?日本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对外侵略战争史。

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直到1945年战败投降,几乎每过5一10年就要发动一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而在每-场战争中都提出了新的口号和理论。

显然,长期的多方位的对外侵略战争不断呼唤新的扩张思想与战争理论出笼;同时,这些战争的实践及其思想积累,同封建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武士道尚武精神一样,不断而极大地补充、丰富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扩张理论;从而使日本在该时期的、有关对外战争的思想著述成长为怪胎,过分膨胀并远远超过其他精神领域的著述。

日本法西斯的庞杂的扩张理论受到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的制约,并通过军政当局制定的政策发挥作用。

日本法西斯主义以军部为核心力量,借助天皇权威,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完成军部的政治化与法西斯化,进而控制国家政权,确立国家法西斯体制。

其扩张理论的提出与实施不能不制约于几个政治社会因素:首先是由天皇制所决定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日本掌握实权的政治领袖,从法西斯主义产生和确立,一直到1945年的战败投降,没有墨索里尼、希特勒那样的首魁。

这期间也有近卫文、东条英机那样的门第显赫、权倾一时者,但都不能长期地绝对地控制国家大权。

东条英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上台,曾先后身兼首相、陆相、外相等七个内阁大臣职及参谋总长职,几乎独揽了国家政府及军部所有大权,但在台上亦不到三年时间。

在日本法西斯崩溃前的1944年7月被替换下台。

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日本从未出现过一个独裁的领导者”。

所以,如果对照德国那种人手一册《我的奋斗》,连结婚也送希特勒的书的情况,可知日本不是依靠大人物的演讲或其他宣传以鼓动浩大的群众运动,而是以全面的多方位的社会运动以推行其扩张思想与战争理论。

日本虽然明治维新之后确立宪政体制,实行内阁制,但同时又制定了统帅权独立原则和军部大臣现役制,因此内阁没有兵权,日本军部不但拥有军事上的内阁政府所无法约束的权力,还能利用其优越地位干预政府职能,并在三十年代逐步取得对国家政治的支配权力。

在实行对外扩张战争方面,日本的统治阶级不需要官僚和政客控制局面,而由军部直接出场包揽一切。

因此,日本法西斯的政治核心在于军部的权力控制。

日本的军政、军令大权被一小群军官轮流把持。

他们就像一群小鱼,虽有时会被一块石头打乱阵势,但很快又可以恢复平静,结队朝着新的方向游去。

这一特点,使日本法西斯的扩张理论不会像德国那样为个别领袖人物所决定。

要而言之,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理论,是由军、民两个领域的多个法西斯思想家、理论家或各种权力机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并在实际运用中综合形成的。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日本法西斯运动的鼻祖、法西斯思想家北一辉、法西斯思想家、甲级战犯大川周明,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侵华战犯之—的石原芜尔等人。

此外,还有军部决策机关所制定的一些文件,既供其宣传之用,也是其方针路线的理论指导。

日本军部法西斯势力集团是其理论的主要炮制者,也是其直接的实行者。

正如三十年代日本法西斯刊物所宣传的那样,日本的“军部是万民扶助皇猷的核心。

”这个核心不但在行动上指挥一切.控制一切,还直接炮制出许多方案、宣传小册子等文件,在方针路线、思想理论方面向社会民众作宣传动员,并直接加以贯彻实施。

矢次一夫回顾了军部的“国策”作用,他写道:“国家革新的主张可以说在各界澎湃高涨,但所谓革新究竟意味什么,似乎明白,其实大家都不知道,这就是当时的实际状况。

”日本法西期扩张理论在军部发动的对外行动中完全实施,表现在重大历史关头。

如1931年“九一八”事变,由军部扩张理论重要代言人石原莞尔伙同“一夕会”板垣征四郎等人直接发动。

石原莞尔由此被称为“(伪)满洲国之父”。

石原莞尔和东条英机都是日本法西斯对外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有的日本学者甚至认为,东条英机在当政之后所实行的侵略路线,乃是“踏袭石原所制定购对中国的进攻路线”,67[65]可见法西斯少壮军人在对外扩张理论的制定与贯彻中的重要作用。

二、三十年代曾是日本政党政治的“黄金时代”,社会主义、民主主义团体及其思想流派甚多,尤以基于“民本主义”、“协调外交”、“小日本主义”等影响甚大。

但最终都被法西斯专制主义所压倒,法西斯主义的扩张理论逐渐成为社会思想界主流,更成了军政当局对外政策的理论支柱。

在1936年“二二六”事件之后,日本法西斯军部完全控制了国家政府,制定出《国策基准》,宣布要“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确定了发动世界大战,实施北、南进战略的基本方向。

最后终于通过发动1937年“卢沟桥事件”、1941年“珍珠港事件”,将整个东半球推入火海。

还先后将其要侵占和控制的地域命名为“华北经济圈”,“日满华经济圈”,“大东亚共荣圈”等等。

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一系侵略战争行动都是在其“生存空间”、“战争万能论”、“民族协和”、“化学结晶说”与“殖民解放说”等形形色色的、具有东方特色的扩张理论指导之下发动的。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石原莞尔没成战犯 却成日本愤喜爱中的日奸》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308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