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慈禧回北京之后袁世凯是怎么伺候她的

1901年10月,惶惶如丧家狗的慈禧太后领着一帮逃难的官员、宫眷从西安开局返京,官网叫“回銮”。在陕西、河南走了两个多月,到了12月下旬,刚才进入直隶境内。袁世凯早有预备,他早就将保定的行宫安顿得鲜艳炫目、金碧辉煌,只管没有紫禁城那般奢侈,但也足以让逃难归来的太后有种家的觉得,对女人而言这点很关键。

为了让太后觉得他袁某人很恭顺,袁世凯老早就到省界恭候圣驾。1902年1月3日,两宫一行抵达保定,他们遭到袁总督浩荡而浩荡的欢迎,生存起居关照得无所不至。1月7日,袁世凯又亲身护送两宫从保定进京。太后和皇帝过后乘坐的是全球上最奢侈的专列。这是保定铁路局特意为太后和皇帝预备的,这列火车共22节车厢。其中有下等车厢4节,太后光绪各用一节。下等车厢均用黄绍绒、黄缎铺饰。

一切御用瓷器碗盏,均由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的盛宣怀呈进,车箱内外安顿之奢侈,国人见所未见,洋人为之惊讶,堪称人世稀有的奢侈列车。车站两旁,扎有彩棚30座。在军乐声中,火车驶出保定站,开向北京。

当日,列车到达北京马家堡车站。随着进站的汽笛鸣响,车站上列队划一的东洋军乐队,顿时鼓乐齐鸣,奏起了响彻云天的《马赛曲》。这首法国大反派的战歌,成了北京欢迎慈禧的迎宾曲,不过偶听起来也确实雄浑无比,朝廷各大官员列队躬迎。渐渐走下列车后,慈禧一行分乘八抬黄缎轿,进入永定门。经过正阳门时,城楼上有一些本国战士在观看,有的洋兵还脱帽挥手向太后表示哩!乘舆经过大清门,回到乾清宫。

袁世凯把太后伺候得很爽,这就又获取好处了,太后给他赏了件黄马褂,给予紫禁城骑马的殊荣。


慈禧和光绪一行人从西安逃回北京,袁世凯安排其坐火车

1902年初,逃亡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绪已经离开北京2年,他们待不下去了!此时李鸿章刚刚去世,袁世凯、盛宣怀分别接收了李鸿章原有的政治势力、经济势力。

这接待慈禧和光绪的任务就落到了袁世凯的头上。

有两大难题直接摊在了袁世凯的面前:一是保护的问题;二是交通工具的问题。

你可能会说,保护还有什么问题?!直接派军队过去护送不就完了?没有那么简单。

要知道,根据1901年9月签订的《辛丑条约》,北京至天津的铁路沿线不能驻扎清朝军队。

袁世凯自己都不能带着军队到天津接手联务,更别说带着军队去护送慈禧一行人了。

没办法,袁世凯只好选出来3000人,换上警察衣服,跟着他去天津迎接慈禧。

第一个问题算是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到底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当时最快也比较合适的就是火车。

刚好河北保定到北京马家堡(今属北京丰台区)就有一条铁路。

但是难点在于慈禧没有正儿八经地坐过火车。

1881年慈禧第一次坐火车,是从北京去奉天祭祖。

慈禧这种旧脑筋提出了三个要求把大家弄得没脾气:一是必须等她上去火车了别人才能上;二是司机必须让火车整点到达,而且必须站着开火车;三是火车上工作人员必须穿太监服! 这也就是看在她是老佛爷手握生杀大权的面子上其他人才答应了!站着开火车这是什么歪理?!不怕出安全事故吗?但是慈禧就是认为她坐着,她是最高贵的,其他人都必须站着。

这样的原因真让人啼笑皆非! 所以这一次袁世凯也是头疼呀!坐火车是最合适的,但是慈禧会不会满意呢?为此他专门请人改造了火车,把火车装修得非常豪华,还取了一个特别讨好慈禧的名字——“龙车”。

慈禧先让李莲英去试坐,李莲英试坐之后说很快速、很平稳、很舒适,这下慈禧才答应去坐火车,袁世凯才放下心来。

1月,慈禧终于结束了2年的逃亡生活,坐上了回北京的专列。

终于不用再颠沛流离了,慈禧很高兴,说:“……此次回銮,车马犹觉繁多,供应亦复浩大,其应由如何斟酌变通,破除常格,务使轻而易举之。

”(严介生《清末民初铁路史话》) 这一次回京,车辆马匹尤其多,一路的花费开销也很巨大。

真的应该改变改变了,破除常规,务必让交通更加便利。

此话一出,袁世凯那是大喜过望。

因为他安排慈禧坐火车回京,还有更深一层的目的:让慈禧喜欢上坐火车,让慈禧成为火车的代言人,那样各地修建铁路的阻碍就会小很多,只要慈禧支持修建铁路,那么全国都有可能建上铁路! 随后不久,袁世凯就找来了一个好帮手——詹天佑。

这个人我们太熟悉了,从小在课本上就学过。

最初是李鸿章安排詹天佑加入修建唐津铁路的队伍。

詹天佑不负所望,解决了一个连外国工程师都束手无策的难题:修成了滦河大桥。

现在袁世凯直接让詹天佑挑大梁,担任新易铁路的总负责人,这个项目最后也完美完工了。

再后来,在袁世凯的支持下,詹天佑又成功建成了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是载入史册的伟大功绩! 参考资料:江城 著《 历史 深处的民国》

慈禧死后,袁世凯成为清廷的眼中钉,他是如何逃过暗杀的?

清末时期是一个最黑暗的时期。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军阀混战让时局变得更加混乱。由慈禧太后带领的清政府不能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也不能平定北洋军阀的混战,甚至对当时想要改变的人民进行惨无人道的镇压。当时在位的光绪帝有心改变却苦于无权。此时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着。在当中有一个起着特殊作用的人,他帮助孙中山推翻了封建王朝,但同时他又窃取了革命成果。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而后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想要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并且引发了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有人说袁世凯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也是一个真正的改革家。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在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他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一些支持。而他向慈禧太后告密而导致光绪被囚禁的事得罪了日后的摄政王,载沣。载沣是光绪帝的堂弟,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感情非常好。因此在慈禧太后死后,载沣一直想杀死袁世凯。那么,袁世凯是怎么保住自己的性命的呢?

当时的庆王爷奕劻与袁世凯勾结在一起,他告诉了袁世凯载沣要杀他的消息。袁世凯冷静分析局势,知道自己想要活命,只有对载沣软硬兼施。袁世凯自己称病,说自己行走不方便。如此一来,袁世凯就可以安心躲在家里。另一方面,这也是服软。接着,袁世凯通知了自己铁杆心腹段祺瑞,让他带兵来威胁载沣。载沣明白了,袁世凯代表着整个北洋军队,他要杀袁世凯就是要杀了整个北洋军队。由此可见,袁世凯不能杀。正在这时,袁世凯也瞅准时机,上了道辞职的奏疏,请求回家养病。载沣知道这个袁世凯给的一个台阶,袁世凯已经猜透了自己的心思,自己杀不了他,他只能准许袁世凯回乡养病。袁世凯得以逃脱。

袁世凯之所以能保住性命,在于他自己的计策。在得知消息后,他没有选择与载沣硬来,而是多番进行周转。抓准了时机,又进行软硬兼施,最后给了载沣一个台阶,自己得以逃脱。由此可见,袁世凯的保命之策在于自己的计谋与实力。慈禧太后死后,他就料到了这样的局面,因此他可以早做准备,最终逃命。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袁世凯深刻领会到了这个道理。

八国联军侵华时,掌握着清朝新军的袁世凯为何不去救驾慈禧太后?

1900年,由于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扶清灭洋”,也由于慈禧太后的头脑发热,英、法、美、德、意、俄、日、奥八国为首的列强组成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对中国进行武装侵略,意图瓜分和掠夺中国,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义和团和部分清军虽然进行了英勇抵抗,但由于实力相差悬殊,很快溃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掌握清廷大权的慈禧太后带着傀儡皇帝——光绪帝仓皇西逃。而此时掌握着清廷唯一一支新军的袁世凯正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出兵保护北京呢?

袁世凯

第一,实力不足。此时的袁世凯正在山东担任山东巡抚,而他所编练的新军——武卫右军也跟随袁世凯驻扎山东,正在大力绞杀义和团,义和团运动被迫转移至直隶等地。这也是为什么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却在直隶等地蓬勃发展的原因。

从1895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开始,当时所练新军人数约7000余人,而到了1900年,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期间,他的新编陆军约一万余人,人数远少于侵华的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人数最多时高达5万余人,不但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小站练兵

虽然袁世凯的新军也采用西法练兵,但新军并没有经过现代化实战,尚是“学生”的武卫右军,人数又远不及八国联军,自然不是西方列强这些“老师”的对手。一直视所练新军为私军的袁世凯,肯定不会做自己的老本拼光的“不智行为”。

第二,袁世凯本身并无北上救援北京的意愿。慈禧太后向11国宣战后,以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地方封疆大吏,拒绝了慈禧太后的诏令,并将诏令称为“矫诏、乱命”,他们与各参战列强达成协议,这就是著名的“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

东南互保的发起人和参与者,也包括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从袁世凯参与东南互保也可以看出,袁世凯对慈禧太后与11国宣战和支持义和团运动的行为并不认同,更没有兴趣北上与八国联军战斗。

第三,清廷已无力指挥袁世凯率部北上救援北京。东南互保事件的发生也可以看出,清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急剧衰弱,慈禧太后已经没有能力随意调动、指挥各地方督抚。包括袁世凯在内的各省督抚已经开始军阀化。

袁世凯

大清慈禧太后的御臣之术:袁世凯见了她都冒汗

在晚清,慈禧能够掌权近半个世纪,除了历史的机缘巧合外,与她自身的素质也是分不开的。这些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的御臣之术。

不可否认,慈禧首先有识人之才。这一点,不但超越了她的老公咸丰皇帝,更是比后来的光绪皇帝高出了好几个段位。

我们现在熟知的那些晚清名臣,比如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袁世凯,都是慈禧一手提拔的,而且,这些牛人都甘愿替慈禧卖命。这一点,是耐人寻味的。

相比之下,咸丰提拔了哪些能臣呢?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应该是咸丰倚重的,可结果呢?他们既无忠心又无能耐,慈禧随便搞了个“辛酉政变”,就把他们全都搞掉了,反而是被咸丰搁置在一旁的恭亲王奕?,日后干了很多大事,成了洋务派的领袖,为回光返照一般的“同治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光绪呢?那就更加等而下之了。这里面固然有慈禧掣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的素质问题。你瞧瞧他器重的那些人吧:翁同是个只知讲大话的书呆子,康有为更是个眼高手低的 *** 小人,没有一个是真能干事的。

可是慈禧器重的那些人,全是能干实事的人,没有一个是绣花枕头。能识别人才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她还能让这些人才都替自己卖命。这就需要极深的御臣之术了。

慈禧御臣,讲究宽严相济。这让臣下们时刻都绷紧神经,不敢糊弄她。慈禧召见大臣时,刚开始会非常温和,就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那样,和你唠家常。问你最近身体咋样啊,吃饭、睡觉是否正常,家里人的身体咋样,孩子读书怎样……等等。正当你要放松的时候,她突然画风陡变,立即换上一副威严的面孔,问你工作干得怎么样了,交给你的任务完成了没有,或者问你对某件事的意见是什么……

这种突然袭击式的发问,一般人都顶不住,难免紧张。连能力出众的袁世凯都曾经亲口说过:“余在万军之中,心极坦然,独朝见皇太后时,不知汗从何处来,而知此之心怯也。”相信,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也会有类似的感受吧。

慈禧活着时,袁世凯一直替清廷兢兢业业地卖命。慈禧一死,换上愚蠢的醇亲王掌权,竟然公报私仇、卸磨杀驴,把老袁打发回老家养老去了。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南方的革命一兴起,别人根本指挥不动袁世凯手下的将领,只好又请老袁出山。

试想,你们这样对待袁世凯,袁世凯干嘛还要保你清廷的江山呢?

我觉得,如果慈禧活着的话,肯定不会做这么 *** 的事情。

慈禧死后,袁世凯成为清廷的眼中钉,他是如何逃过暗杀的?

慈禧死后,载沣想要杀掉袁世凯,正是有人给袁世凯通风报信,他使了一些计谋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袁世凯是清朝后期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很多人都说他是窃国大盗,而在慈禧死后,载沣就一直想要杀掉袁世凯。因为慈禧曾经囚禁过光绪,而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袁世凯,而载沣又是光绪的弟弟。虽然说两人同父异母,但感情特别好,因此他要除掉袁世凯,但是却没有成功。

因为奕劻与袁世凯勾结,奕劻知道载沣要杀袁世凯,于是通风报信,袁世凯在知道之后想出了一个计策,那就是一直称病。一来他可以一直躲在家中,二来也是在跟载沣服软。后来他又让心腹带兵威胁载沣,载沣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杀掉袁世凯,那么北洋军队就完了,因此也知道了其中的利害。

而袁世凯正看中这个时机告诉载沣,他因病要告老还乡,载沣当然懂,这是袁世凯给自己以及给他的一个台阶。他知道自己不能杀袁世凯,因此只能同意他回家,袁世凯才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命。可以说袁世凯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在知道载沣要杀自己之后,他没有选择让整个军队对抗载沣。而是利用计谋,软硬兼施才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命。

其实袁世凯也知道在慈禧死后,这样的局面是迟早要来的,因此他其实早早有了准备,才能完好无损地保住自己的性命。

慈禧死后,袁世凯成为清廷的眼中钉,他是如何逃过暗杀的?

慈禧死后,袁世凯成为了清廷的眼中钉,但是他却逃过了暗杀。

因为他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行走不方便,就这样一直躲在家中。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慈禧回北京之后袁世凯是怎么伺候她的》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334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