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明英宗被俘后京师出现了什么

“土木堡之变”,是改写明朝历史的莫大国耻。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举入寇,明朝大太监王振“挟帝亲征”,明英宗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迎敌,结果遭逢惨败。八月壬戌(十二日),瓦剌兵追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凌乱中明英宗被抓了俘虏,王振被乱军杀死,明军简直全军覆没。随后,瓦剌军进逼明都北京。

噩讯传来,京师震惊,百官恸哭。国无法无主,皇太后孙氏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并立明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八月癸酉(二十三日),朱祁钰“摄朝午门”,设立暂时朝堂,预备商议如何击退瓦剌军。群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土木堡之变”造成皇帝被俘、明军溃败的罪魁祸首是王振,如今擅权乱政的王振已死,但其心腹党羽还在,应该彻底清理,事不宜迟是根除朝中的奸恶权利。

今日,在一片哭声中,“群臣劾王振误国罪”。都御史陈镒代表群臣上奏,历数王振犯下的滔天罪状,恳求朱祁钰诛杀王振全族,并称“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陈镒的奏言,说出了群臣的心声,众人纷繁照应。朱祁钰手足无措,下令择时改议,群臣则不依不饶。没方法,朱祁钰只得派锦衣卫指挥马顺返回,担任籍没王振全家,并需要群臣退下。

马顺是王振的党羽成员,之前帮王振优待过不少大臣。群臣以为,派马顺去口头义务,显然不妥,需要派陈镒去。朱祁钰不听,一味地需要群臣退下,马顺也趁机厉色呵叱群臣,一下子激发了群愤。给事中王竑只管是文臣,却也是个“奔放负时令,正色敢言”的血性汉子,原本就对马顺不满,如今见他狐假虎威痛斥群臣,愈加愤怒,于是小宇宙迸发,“奋臂起,捽顺发……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

未经容许,当着监国朱祁钰的面,群臣将马顺殴打致死,这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是最为重大的一次性恶性朝堂斗殴。马顺之死,“朝班大乱”,朱祁钰吓得急忙起身规避,群臣则紧跟其后,紧追不舍。朱祁钰心坎恐慌,忙派人问群臣,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群臣众口一词,“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需要法办王振的其余余党毛贵、王长等人。朱祁钰下令让毛、王二人进去受审,二人刚一出面,就受到群殴,“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

该血案因出现于午门,故称“午门血案”。随后,马、毛、王三具尸体被挂到东安门上,官吏军民争相击打不止。群臣在野堂之上殴打击杀奸恶官员,只管是皆大欢喜的正义之举,但毕竟不合规矩,蹂躏礼仪,违反律法,忽视监国朱祁钰的存在。为防止朱祁钰日后算账,兵部侍郎于谦力劝朱祁钰说:“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无余以泄众人愤怒。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余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朱祁钰明白标明不再追论后,群臣才安心退出。

在“午门血案”中,朱祁钰表演了一个害怕勇敢的角色。不过,群臣的忠心,于谦的力劝,最终感动了朱祁钰。随即,朱祁钰又“命脔王山(王振侄子,锦衣卫指挥)于市,并振党诛之,振族无少长皆斩”。根除王振余党后,孙太前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养精蓄锐准备抵御瓦剌军。因为瓦剌军功势厉害,京师大乱,为了应急,为了大局,群臣联结奏请孙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九月癸未(六日),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帝。尔后,朱祁钰、于谦率领军民奋战,最终取得京师捍卫战的胜利,从而援救了大明朝。


京师保卫战简介:明英宗被俘 蒙古瓦剌兵围北京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铁骑大举南下,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在王振等人的唆使下贸然出征。八月十五日,明军被蒙古兵团团包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沙城镇),十几万明军被歼,就连英宗也做了俘虏。这场形如儿戏的御驾亲征和突如其来的变故,被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为“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把明王朝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也先大军挟新胜余威,欲乘胜追击,拿下北京城,再现昔日元帝国的辉煌。而明朝一方,英宗亲征时已将京畿大军悉数带出,导致京城防备空虚。此时人心大乱,许多富家大户收拾财物、携带家眷,纷纷南逃。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皇宫,皇太后和皇后将宫内的金银珠宝搜罗一空,整整装了八辆马车,派人送到也先大营,希望能换回英宗;朝廷上,文武百官六神无主,束手无策。侍讲徐跳出来说,据他观察天象,只有放弃北京,迁都南京才能保全性命,一些官员也随声附和。临时听政的皇太后和英宗弟弟王听后都不知所措。这时,于谦厉声喝道:“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根本,迁都只能使人心和士气涣散,国家也就彻底完了。大家难道忘记南宋的教训了吗?”于谦纵论当时形势,鼓励大家同仇敌忾,击退来犯之敌。于谦的建议得到皇太后和一批正义之士的支持,遂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组织北京保卫战。

国难当头,首要问题是安定人心。朝臣们平时受够了宦官的窝囊气,把土木堡惨败的原因归结到宦官王振身上,要求将王振诛灭九族。王振的党羽马顺当朝呵斥官员,激起百官强烈不满,他们一哄而上,将马顺活活打死。随后,百官又在宫内寻找王振的党徒,追打撕扯,一片混乱。监国王生性软弱,见此阵势,惊惶失措。于谦一面阻止官员群殴,一面拦住王,让他宣布马顺等人死罪,赦免参与殴斗的官员,惩治祸国殃民的宦官。王一一答应,混乱才得以平息。于谦这时发现,自己的官袍在混战中已被扯破了。

也先企图以英宗为筹码要挟明廷。另立新君成了明朝的当务之急。但当时的太子年仅三岁,不能挑起救亡重担。众臣商议,让监国王继任皇帝。然而,王却死活不愿出面。他认为,皇兄英宗在世,又立有太子,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也不愿意收拾这么个烂摊子。于谦找到王,严肃而诚恳地说:“众大臣推举您做皇帝,都是为国家社稷着想,你也应当以国家安危为重!”在于谦的劝说下,王最终同意登基称帝,年号景泰,史称代宗。明王朝新的政治核心重新建立起来。

在新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北京保卫战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短短一个月里,于谦集结了20余万大军。他将大军兵分九路,阵列于九大城门之外,主动迎接也先挑战。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只能作困兽斗,北京城唾手可得,但眼见明军旌旗猎猎,严阵以待,便已经心虚。双方激战五天,也先没有讨到任何好处,当得知勤王兵马正陆续赶往北京时,他担心腹背受敌,回去的老路被切断,就决定连夜撤退。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

北京保卫战成就了于谦一世英名。国难当头,他力排众议,挺身而出;为保京师,他披挂上阵,率军抗敌。没有于谦,大明的历史有可能突然转向;没有于谦,明朝两百余年的国祚延续也无从谈起。于谦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

明朝时期导致京师被围困的兵变是什么变?

您说的,是土木堡之变么?

不是兵变,是皇帝,被爱国军迷太监忽悠,御驾亲征蒙古导致的。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明英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蒙古瓦剌部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仓促决定从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先有吴克忠部被歼灭,后有朱勇部在鹞儿岭惨败,余部移师于土木堡,几乎损失殆尽,英宗被俘,瓦剌部随即兵围北京。

明英宗被俘获之后为何还能回来,明朝的处理措施比宋朝好在哪里?

明英宗被也先俘获后,为什么没有像北宋的徽钦二帝一样客死他国?首先这道选择题并不难做,我们可以看看楚汉争霸项羽捉住了刘邦的老爹,并且威胁他投降。刘邦这时候很淡定的对着项羽说道,那啥我爹不就是你爹吗?你要煮了他可以的,分我一杯汤喝,明朝的处理方法大致与刘邦相同。

明军在土木堡大溃败,也先不仅俘获了明英宗这个二愣子,还趁机大举入寇。这个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举国震动。大批大批的官员哭着喊着迁都,以避锋芒。于谦看不惯他们这样子,于是厉声说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没错,正是因为于谦拿出了北宋这个反面例子,这就像是把百官心中惴惴不安的心给狠狠的锤了一下。

那时候的明朝位列高官的一些人,其实是很聪明的。并不像崇祯时期东林党那样烂到骨子里。他们只不过因为皇帝被俘虏了吓得六神无主罢了,但于谦举出的这个例子,使得众人清楚的明白了。

就算现在南迁,我们逃得出去吗?反抗才能有一线生机,这才有了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也先一看,这明朝是红着眼睛要跟我死磕到底啊,得了不跟你们玩了。撤军了之后,回到瓦剌的也先想拿明英宗跟明朝换点钱,当然最后是一分都没有,看着被养的白白胖胖的明英宗,得了您回去吧,不然我得养你一辈子。

这事其实很简单,别人越是攥着软肋,你就不能表示恐惧,因为恐惧到最后,只能给你带来失败。反而你要是一副贱兮兮无所谓的样子,敌人或许就吃不准你,还会将软肋送回来。逃跑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宋朝是根本不懂这个问题,明朝一开始也不懂,有了宋朝这个例子,他也就懂了。

京师保卫战经过怎么样

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族也先挟制着明英宗来到了北京城下,京师军民团结起来打败了也先的进攻,这就是京师保卫战经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京师保卫战经过怎么样,希望大家喜欢!京师保卫战经过 1449年七月十六日,明英宗在太监的怂恿下不顾众臣的反对,亲自率军前去阻击南下的蒙古瓦剌也先部族,但是却在土木堡被也先军队围困,最终朝臣66名战死,明英宗被俘。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动,百官惶恐不安,有人甚至想要迁都,在主战派于谦的强烈主战之下,皇太后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师,于谦针对当时的危急局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稳定了政局,做好了应战的准备,发誓要在北京城下与瓦剌也先决一死战。

十月一日,也先率一路兵马长驱进入北京地区。

十月十一日,瓦剌军队逼近北京城,将军队布置在西直门一带,于谦率军迎战,京师保卫战打响了。

在于谦的统筹调度之下,北京军民同仇敌忾,打败了瓦剌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瓦剌军队损失惨重,也先部族不仅仅在北京遭到失败,中路军在居庸关的进攻也受挫,这个时候也先得知明朝各援军马上就要到达。

于是害怕自己的后路被切断,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马,挟持英宗朱祁镇开始撤退。

十月十七日也先率部退出紫荆关,并且在十月二十日派使者进京议和,至此,明朝的京师保卫战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这就是京师保卫战经过。

京师保卫战结果 京师保卫战发生在明朝时期的1449年,这一年势力空前强大的蒙古瓦剌部落也先率部攻打明朝,明军节节败退,明英宗对自己的实力做出了错误估计,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之下率军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明英宗被也先俘获,明朝朝野震动,也先举兵来到了北京城下,主战派于谦率领北京居民进行了京师保卫战,下面说一下京师保卫战结果。

于谦带领着军民同仇敌忾最终打败了也先对京城的进攻,也先看到在北京城无法取得胜利,同时瓦剌军队在居庸关的进攻也受到了明军强力的阻击,同时明朝的援军马上就要到达,为了避免受到前后夹击,也先决定撤军,京师保卫战仅仅五天的时间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也先挟持着明英宗向紫荆关撤退,并且在十月二十日派使者到北京求和,京师保卫战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京师保卫战之后瓦剌部落还多次进攻明朝,但是由于明军防范严密,瓦剌军队没有机会再次进入明朝内地,在长期的战争中,瓦剌损失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还失去了与明朝通商的机会,迫于形势的压力,瓦剌部落在1450年八月无条件的释放了明英宗,之后蒙古瓦剌部落内部发生了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先的势力也受到非常大的损伤,一蹶不振了。

而明英宗回到京城之后在1457年发动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再次做了皇帝,明景帝被废为王,于谦等曾经为京师保卫战立下功劳的大臣被杀害。

但是不久在1466年又被平反昭雪。

这就是京师保卫战结果。

京师保卫战影响 京师保卫战是发生在1449年的一场战役,当时蒙古瓦剌也先进攻明朝,明英宗做出了错误的估计,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之下率兵亲征,最终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也先围困,最终大臣66名战死,明英宗被俘,之后也先挟持着明英宗进攻北京城,北京城军民一心与也先决战,最终获得了胜利,也先被迫撤军。

下面说一下京师保卫战影响。

京师保卫战影响一: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得也先想要通过挟持明英宗威胁明朝的计划落空,明军抵挡住了也先各路军马的进攻,最终使得明朝政权得以转危为安。

京师保卫战不仅大大加强了明朝京师部队的战斗力,组成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机动兵力,使瓦刺军不敢再对明朝的京师有任何的非分想法,而且还促进了明朝的边防建设,战役的胜利鼓舞了边塞军队的军心,收复了许多要塞和重镇,明王朝的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京师保卫战影响二: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明朝保卫战使得明朝军民取得了空前的团结,军民一心共同抵御蒙古瓦剌的进攻,可以说京师保卫战是军民团结才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次胜利之后可以说涣散的民心军心得以凝聚。

京师保卫战影响三:京师保卫战使得明景帝继位成为了皇帝,但是也促使瓦剌也先后来将明英宗无条件释放,明英宗回到京城之后最终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于谦等在京师保卫战中立下功劳的大臣被杀害,这可以说是京师保卫战的后遗症。

猜你喜欢: 1. 北京保卫战的简介 2. 明代京师保卫战 3. 明朝的兵制 4. 清朝名将多隆阿简介 5. 革命前辈英勇奋战故事3篇

夺门之变,囚徒朱祁镇如何得以复辟成功?

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尽失,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危急时刻,以于谦为首的一众朝臣挺身而出,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朱祁镇被奉为太上皇,诛杀奸臣以平息民愤,及时调兵遣将护卫京师,最终在北京保卫战中一举击败来犯之敌—也先,最终避免了大明灭国之灾,朱祁钰和于谦的威望一时达到顶点。

北京保卫战后,经过明廷一番周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朱祁镇最终得以还朝,但此时,朱祁钰生怕哥哥回来和他抢皇位,就将哥哥安置在了南宫,说是安置,其实就是囚禁,朱祁钰在南宫周围安排了大批锦衣卫,时刻监视朱祁镇的动向,为了彻底断绝朱祁镇与外界的联系,朱祁钰在南宫大门上上锁并往锁芯里灌铅,送往南宫的食物都要经过层层检查,并且只能从小洞递入。

同时,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朱祁钰废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然而,朱见济不久就病逝了)。

帝国的一切似乎正按照自己的设想在运转。

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看似平静的朝廷其实正在暗流涌动。

景泰七年(1456年),景泰帝朱祁钰病种,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石亨为了自身利益,正在密谋帮助朱祁镇复辟,为了自己的阴谋,石亨拉拢了两个人:宦官曹吉祥和都督张軏,曹吉祥原先是权监王振的同党,而张軏是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张玉之子,来头很大。

三人正按计划密谋着复辟。

首先,曹吉祥进宫面见孙太后,密告孙太后密谋复辟之事,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

石亨和张軏则去找太常寺卿许彬,然而许彬告诉他们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并向他们推荐了一个人,说这个人多计谋,只要他肯参加,大事必成。

这个人就是徐有贞,就是那个在也先军队兵临北京城下时极力主张迁都南京而被于谦呵斥的徐有贞,为此,在战后他还时常遭到大家唾弃,让他在群臣面前丢尽了颜面。

此时,为了洗刷当年的耻辱,他毫不犹豫的投入了石亨他们的阵营。

徐有贞是最后一个加入复辟密谋团的成员,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因为其他三个虽然级别都很高,但都是有勇无谋之辈,大字不识升斗,而徐有贞就不一样了,他是个标准的读书人,前面也说了,徐有贞多计谋,要完成诸如此类秘密的任务,计谋是很重要的,徐有贞的加入,正好弥补了其他三人的短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终,在四个人的努力下,他们和深在南宫中的朱祁镇取得了联系,朱祁镇也同意了他们的计划。

同时他们也拟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首先,利用边关报警的消息,让时任都督的张軏率领一千军队进入京城。

然后,利用石亨保管的宫门钥匙打开内城城门,放这一千军队入城,作为后备军和警戒,以防朱祁钰的军队反扑。

最后,去南宫接出朱祁镇,然后带着他进入皇宫,趁朱祁钰病重,宣布复位。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行动正式开始! 首先,他们来到长安门,打开城门,放张軏的军队入城。

然后,来到南宫,撞开南宫高墙,将朱祁镇接出来,经东华门进宫,在东华门,受到守门士兵的阻拦,朱祁镇上前表明太上皇的身份,于是士兵不敢阻拦,众人得以进入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天门而去,并迅速将朱祁镇扶上了奉天殿宝座。

天微亮,石亨敲响钟鼓,召集群臣到来。

此时,大臣们惊讶地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帝朱祁钰了,而是八年前的皇帝朱祁镇。

正当众人面面相觑之际,徐有贞站出来大喊:太上皇复辟了! 朱祁镇对百官宣布道:景泰皇帝 (指朱祁钰)病重,群臣迎朕复位,你们各人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众朝臣见此,只好跪倒参拜。

朱祁镇的复辟之路就此成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时,朱祁钰正在梳洗,准备临朝,听到钟鼓声正纳闷,被宦官兴安告知是太上皇复位,便连声说:「 ”好,好,好”,然后又重新回到床上睡下,一个月后病逝。

朱祁镇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

当天,朱祁镇即传旨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后以谋逆罪杀害了于谦、王文,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则分别晋官加爵。

呜呼,可怜一代朝廷肱骨,守护京城的第一功臣于谦于少保就这样被杀害,日月同哭,天地共泣!

【原创】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后,诛杀赏罚的泛滥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皇帝朱祁镇因太监王振的撺掇与怂恿,钦征瓦剌【明代对西部蒙古各族的总称】。

大明军队在与瓦剌交手过程中,因种种情由,一败涂地。

结果,堂堂大明王朝的皇帝朱祁镇,眼睁睁地被瓦剌生俘并掳走。

事传京师,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先摄政,后经孝恭孙太后授旨,即帝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改元景泰,是即明代宗。

次年,大明朝廷与瓦剌议和,朱祁镇返回京师。

回京之后,朱祁镇被禁锢南宫。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朱祁镇得到宦官曹吉祥、将领石亨、官员徐有贞等的支持,乘朱祁钰病重,发动变乱。

最后,石亨、徐有贞等人率兵破墙夺门,进入南宫,迎请朱祁镇复位。

朱祁镇再次主政,遂废明代宗朱祁钰,杀于谦等大臣,并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

这就是“夺门之变”。

这也就是所谓的“明英宗复辟” 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农历正月,南内夺门事成。

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再次登上权力的顶端,再次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

复辟之后,自然便会有论功行赏、加罪惩罚之事。

原本,复辟这么大的事情完成,行赏处罚,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因为赏罚泛滥,所以,历史就给朱祁镇记了这么一笔。

关于开赏过滥,其事如下。

盲人刘智,也被官拜刻漏博士。

所谓刻漏博士,为司天监官员,主掌孔壸刻漏之事。

教坊司的乐工高鉴被晋升为司乐。

所谓司乐,明朝置,为太常寺之属官,额定二十人,从九品,掌祭祀、宴飨之舞乐。

根据《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所述,朱祁镇对于刘智、高鉴的升赏,全都在皇帝的明旨中可以看到。

另有原朝天宫的道士朱可名、大兴隆寺僧人本金,他们也因为曾经诵经祈祷朱祁镇复辟,经向朝廷乞请之后,也都得了官职。

说到道士朱可名,明代官员、文学家聂大年还曾写诗送他。

聂大年(公元1402年~公元1455年),字寿卿,号东轩,江西临川人。

明英宗正统年间,官任仁和县教谕。

明代宗景泰初期,被征入翰林。

他博通经史,工古文,善诗词,尤精书画。

聂大年送朱可名的诗如下: 《潞河送别道士朱可名送藏经南京》 明·聂大年 亲捧函经出上方, 玉书金简振琳琅。

仙槎贯月通银汉, 羽盖凌风引御香。

云气遥连温室树, 雁声欲度冶城霜。

蕊宫星侣如相遇, 和到琼华第几章。

又有山西按察司俞本,曾在关羽庙祈祷,请求神灵保佑朱祁镇平安还京。

后来,俞本便抄录了自己向神灵祷告的诗文,进献朝廷,他也因此得以升迁。

以上属于朱祁镇很多滥赏事例之中比较典型的个案。

下面,再看看朱祁镇谬罚之中的一些事情。

至于像于谦、王文等诸位大臣,即便说是他们得罪了皇帝,才导致杀身以死。

那么,在于谦、王文身死之后,将他们的子孙发配戍边,也就算是处罚到头了。

可是,后来如何至于籍没于谦、王文的家呢? 为什么会有对“籍没”的质疑呢? 因为,明朝自祖宗以来,如果不是被认定是犯了反叛谋逆的罪行,一般是不能被施予籍没家赀的刑法的。

那个时候,如此对待于谦、王文等,就律令和旧例来说,就是过于惨烈了。

后来还有,像阁臣岳正,仅仅因为所谓的泄漏了朱祁镇的言语,便被究罪。

其实,岳正的罪行,按照律令和旧例,也就仅仅判其发配戍边即可。

可是,结果呢?岳正的屋舍及所有家具,全都被朝廷赐给了通政使司的高官李铎。

这样的处罚,难道不过分吗? 还有都督范广,他的战功与石亨不相上下,就是因为范广是于谦的爱将,就是因为范广被夺门功臣曹吉祥、石亨等人忌恨嫌恶,所以,他就被处以极刑。

最后,朝廷还将范广的宅第、妻子、儿女赐给了投降大明的俘虏皮儿马黑麻。

这件事情,尤其可称为是明朝的怪事。

这里,就是简要说所范广。

范广,辽东人。

明英宗正统中期,承嗣世职,任职宁远卫指挥佥事,后进升指挥使。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因战功卓著而升迁为辽东都指挥佥事。

他精通骑射,骁勇绝伦。

朱祁镇被俘,朝廷选举将材,于谦力荐范广,遂擢升范广为都督佥事,充任左副总兵,成了石亨副手。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也先进犯京师,范广力助于谦坚守;他率领部下跃马陷阵,勇气百倍;不久,瓦剌军败退,他又追赶至紫荆关。

因战功卓著,范广被进升为都督同知,出守怀来。

明代宗景泰时期,范广一直担任重要职务。

夺门之变后,范广与于谦等人被诬谋立外藩之罪,遭谋害。

说完范广,当然也有必要说一说受赐范广宅第、妻子、儿女的皮儿马黑麻。

皮儿马黑麻,仕瓦剌时,历任使臣,周旋于明廷、东西蒙古之间。

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随瓦剌脱欢使臣阿都赤前来朝贡,被明廷封为指挥佥事,并赐以冠带。

后屡随瓦剌使臣阿都赤等前来朝贡,进升指挥使和都指挥佥事。

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充瓦剌正使,至京师进贡马匹及皮货,升都指挥同知。

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率瓦刺2472人至京师,贡马4192匹、皮货张,升都指挥使。

次年(公元1448年),进升都督佥事。

明代宗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农历七月,以瓦刺使臣身份,与哈丹等至京师进贡马匹并参与议和事宜;农历九月,充当脱脱不花使臣,至京师进贡马匹,升都督同知,授以银花金带。

次年(公元1451年),充任瓦刺使臣,率1652人至京师,贡马3363匹,升左都督。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以麻儿可儿王子正使至京师朝贡。

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以阿哈刺忽知院、孛来等使臣身份抵京师,表示愿“留京自效”,仍任左都督,并于后军都督府带俸。

后随马政、哈铭作为明廷使臣往赐孛来等;农历五月,复以蒙古使臣身份至京师进献宝玺,受明廷之命,携彩缎表里回赐。

归去之后,又率其族属70余人至京师,明廷赐以房屋器物,安插在锦衣卫任职,不久,赐名马克顺。

沈德符就以上情况曾说: 一时之间,朝廷的诛杀赏罚,不遵守祖制、不顺应人情,竟然到了如此的程度。

范广之事,一直到了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才有了一点转圜的机会。

其时,范广的妻子宿氏向朝廷诉冤,朱见深知道其事之后,还为之恻然,哀叹道: “范广骁勇,曾为一时诸将之冠,可怜他被朝廷内外的奸臣设计杀害了!” 随即,朝廷下令,命范广的儿子范升仍旧袭封世职,并返还籍没的范广的家赀 这个时候,范广的妻子儿女,在“匈奴”受辱已经十年之久了。

面对朱祁镇这样滥肆开赏、滥肆诛杀的情况,后来的忠义报国之人,谁又能够不丧气?谁又能够不自感心灰意冷呢? (本篇结束)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明英宗被俘后京师出现了什么》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335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