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吴佩孚人品好 手下师长甘愿为其守墓终生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请日本牙医看病后卒死。人们广泛以为吴佩孚死得蹊跷,但因为不足资料的佐证,吴佩孚是人造病亡还是被日自己害死至今仍是个谜。吴佩孚死后埋在京西一带,墓地周围有松墙围护,墓前立一石碑,上刻“孚威上将军吴公之墓”,墙外立一块“吴佩孚墓地”批示牌。吴佩孚永世风格高尚、听说,灵柩下葬时,一位吴佩孚手下的师长,突然一头撞去头破血流,说要随大帅而去,不然就终生不娶,剃收回家为大帅守墓,以表孝顺,此人叫乔林。吴佩孚没有儿女,吴佩孚入土后,乔林师长成了和尚,在墓旁盖两问小屋做守墓居室,自命守墓人,长期居守。

乔和尚每天晨昏三叩首,早晚三炷香,口念佛经手敲木鱼,为吴佩孚超度亡灵,直至1949年——呜呼!一位孤独、贫穷的老人,执著地默守着故主的一抔黄土,听凭春夏秋冬风波变换,黑发熬成白发做着“无谓”的据守。吴佩孚终究是什么样的一团体,能够让手下如此甘愿追随?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间驰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反派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他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吴佩孚擅长用兵,富于韬略,军事能力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可谓数一数二,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注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胜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旧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作传世

吴佩孚共性坚毅正直,以作战勇猛为名,全盛时间曾经是为西北军阀冯玉祥、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首领,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华人,在直奉抗争和中国国民党北伐抗争后一败涂地,时人称为玉帅。吴佩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时令为世人所钦佩。因为他波动拒绝与日自己协作,拒绝落水做汉奸,因此招致日自己痛恨,招来杀身之祸。

过后的权贵人物,袁世凯、曹锟、张作霖个个三妻四妾,吴佩孚从始至终只与结发妻子张佩兰相伴,从不拈花惹草。

吴佩孚一辈子戒淫,他年轻时就写过:“率性而节欲,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这情理说得扼要、笼统?想当圣贤,就要节制性欲,否则,就是禽兽!吴佩孚想做个品德完善的真小人,所以,就遵守传统,谢绝纵欲。一团体一时时禁色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吴佩孚做到了。他三十开外才娶结发妻子李氏,后母亲保持纳妾张佩兰,但对两位夫人排得很正。李氏病故后,吴佩孚再未纳妾。

听说,1921年的某天,来自德国年轻貌美的露娜小姐,十分偶然地在洛阳看到吴佩孚,便一见倾心,东洋男性当然意外胆小,便秋波频传,可这个大帅就不领情,毅然拒绝。露娜回去之后,还是十分倾慕,居然给吴下了最后通牒,直书:吴大帅,我爱你,你爱我吗?吴知道后,大笑不止,间接叫翻译传话过去:老妻尚在!绝不快人快语。

吴佩孚自比关羽、岳飞,对贪官污吏向来痛恨,虽农家出世,但永世不置产、不贪污、不索贿、不行贿,廉洁自律、衣食简朴,屡见不鲜。


此人民国掌控了半个中国却不蓄私财,只有一妻一妾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近代直系军阀首领,戎马一生,几经沉浮,晚年由于拒当汉奸被日本人谋害,享年66岁。吴佩孚去世后,北京城哭声震天,万人空巷,北平市民自发的走上街头送玉帅最后一程,浩浩荡荡的人群从早走到晚都没散去。那么吴佩孚到底做了什么,让北京城的老百姓如此相待?

第一,有才学。吴佩孚秀才出身,饱读诗书,为人儒雅,人称“玉帅”。 北洋军人多不读书,吴佩孚算是其中学历比较高的,北洋很多人起哄称他为“吴秀才”,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称吴佩孚为“学者军阀”。

第二,吴佩孚一生不纵欲,不贪财,不好色,掌控了半个中国却不蓄私财,只有一妻一妾,纳妾还是因为膝下无子嗣在母亲的坚持才娶的,但吴佩孚对两位夫人极好,与夫人相敬如宾。1921年一位来自德国的年轻貌美女子露娜小姐对吴佩孚一见钟情,向吴佩孚示爱,吴佩孚断然拒绝,修书一封:老妻尚在!一时间传位佳话。

第三,率性节欲,尊崇道德。吴佩孚以关、岳为立身行事的楷模,清正廉明、吃喝嫖赌一样不粘,古之少有。他年轻时就写过:“可庶几于圣贤;纵欲而灭性,则近于禽兽。”可以说,人品好的不得了。手下师长心甘情愿为其守墓一生,吴佩孚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第四,有抱负。吴佩孚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曾手握数十万军队,其势力影响着大半个中国。1924年,吴佩孚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被美国人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强者),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中国人。当时各国争相结纳,连苏联人都对他青眼相加。

第五,知恩图报。吴佩孚掌握了直系大权,本来有力量取代曹锟成为总统,但曹锟对他有知遇之恩,直系上台后吴佩孚功成身退,到河南练兵。日本军部间谍铃木贞一为此佩服说:“我认为吴佩孚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获胜的中国将军都是进入北京大逞威风,但吴佩孚却不声不响径自领兵回到河南洛阳。”

第六,有勇有谋,治军有方。年前的时候吴佩孚只身化妆为小贩潜入东北刺探俄国情报,掌军后参与了讨伐张勋、护法运动等多次战争,1922年又打败奉系军阀张作霖,被称为“常胜将军”和“爱国将军”。不是冯玉祥倒戈第二次直奉战争胜负未知。

第七,忠贞爱国,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下野后吴佩孚不出洋、不走租界,远走四川,一些老部下不愿离去,甘心情愿追随充当卫队,陪着吴佩孚颠沛流离,不少旧部和同僚也经常接济吴佩孚。1931年吴佩孚应张学良之邀,定居北平,张学良拜见吴佩孚,吴佩孚见面劈头盖脸质问何以不抵抗,把张学良骂了个狗血淋头,此后张学良每个月派人给吴佩孚送去四千元,再也不敢在吴佩孚面前露面。抗战爆发后,日本拉拢吴佩孚,吴佩孚自称日本天皇的大爷,坑了日本人十万大洋,就是不当汉奸,结果被日本人害死。

吴佩孚死后,北京市民自发走上街头送玉帅最后一程,国民 *** 给予了极高的礼遇,追赠为一级上将,各大报纸称其为“中国军人的典范”。延安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连日本占领军和汉奸们都参加了祭奠,日本侵华最高司令官都来了,整个华北沦陷区降半旗哀悼。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吴子玉当得真英雄。

军阀吴佩孚为何被称为“中国军人的典范?

文/寂寞的红酒

吴佩孚,是我国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是直系军阀集团的掌舵人。作为一名旧军阀,吴佩孚却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赞誉,被称为旧时代中国军人的典范。那么吴佩孚为何会被称为“中国军人的典范”?

其一,为人。吴佩孚秀才出身,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知识分子,人称“秀才军阀”,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更是直接称其为“学者军阀”。吴佩孚一生清廉自爱,恪守传统,讲求忠义,常以岳飞、关羽自比。其不贪财、不好色、不纵欲,德国公使的千金主动投怀送抱都能拒绝,堪比苦行僧一般,其人格魅力也不是一般人可比。举个例子。吴佩孚下野后,很多部下不愿意离去,自愿组成卫队追随吴佩孚颠沛流离。吴佩孚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各路人物纷纷设宴接纳,四川军阀更是热情的不得了,当时能镇得住桀骜不驯的四川军阀的也只有吴佩孚。吴佩孚被害后,其手下一位师长剃发出家,甘心为其守墓,吴佩孚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其二,为官。吴佩孚为官清廉,不蓄私财、禁裙带、公正廉明。他平时粗茶淡饭,布衣布鞋,把刚从英国留学归国的钱昌照惊得目瞪口呆,两人就坐在一起吃红薯谈人生和哲学。吴佩孚虽然为官,但心怀百姓,曾下了一道手谕堵塞了亲戚朋友攀附之路,用他的话来说:百姓有何罪过,要让你们来祸害他们。其为官之道让很多人汗颜。1924年,时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联合富商刘子山等人筹办青岛大学,他们看中了北洋五师驻扎的俾斯麦兵营,双方为校址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到最后闹到吴佩孚那,吴佩孚当机立断,把兵营让给了高恩洪,就这样私立青岛大学成立了。私立青岛大学就是现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源头。

其三,为将。吴佩孚戎马一生,有“常胜将军”之称。吴佩孚先败皖系段祺瑞,再败奉系张作霖,在洛阳练兵二十万,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投效,声威一时无两。两湖巡阅使王占元到郑州看望吴佩孚,吴佩孚带着新编的学生军在车站迎接,学生军在磅礴大雨中纹丝不动,让王占元赞叹不已。不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倒戈,吴佩孚未必不能统一中国。

其四,为国。吴佩孚虽然是一名旧军阀,但在国家大义面前一点不含糊。五四运动中,吴佩孚声援学生运动,通电反对巴黎和约签字,直言要与日本决一死战。吴佩孚下野后,不出洋,不走租界,充满了深深的爱国情怀。吴佩孚定居北平期间,日伪多次拉拢其下水,吴佩孚拒当汉奸,最终被日军害死。在大是大非面前,吴佩孚绝对称得上一位爱国军阀。

虽然吴佩孚在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等问题上存在污点,但其在做人、爱国等方面还是值得称道的,其有功也有过。吴佩孚死后,北京城数万群众自发走上街头为其送行,送行队伍一直走到了天黑。国内外各界都给予了吴佩孚高度评价,连日伪军政要员都纷纷参加其葬礼,不管是国统区还是沦陷区全都降半旗,向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大军阀致敬。各大报纸称赞其为“中国军人的典范”,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洋军人的风骨和荣耀:吴佩孚的一生

1939年,北平。

彼时中日战火已经烧遍大江南北,老百姓流离失所,人人自危,但位于北京南吉祥胡同的吴公馆,却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气象。

自从1931年开始,吴公馆的门前,始终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而这座公馆的主人非是旁人,正是曾经的直系军阀头领——吴佩孚。

号称“玉帅”的吴佩孚,在北洋这一批登堂入室的大帅中,也算是一个另类。

彼时的北洋军阀,要么就是像段祺瑞、冯国璋这样出身行伍,要么就是像张作霖这样出身草莽,但唯有一个吴佩孚却是实打实的儒将。

这位北洋的“常胜将军”,曾经是中国最接近权力巅峰的人,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走下了神坛。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生在山东蓬莱县。

其父吴可成本是安香居杂货店的老板,虽然身为布衣,但吴可成对于国家大事却十分的关注,尤其对于当时晚清国家贫弱的局面十分的不满。

吴可成十分的推崇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于是便给儿子取名吴佩孚,字子玉,因为戚继光的字叫做佩玉,从中可见吴可成吴佩孚寄予了很大希望。

吴佩孚14岁那年,父亲吴可成因病离世,本来还算富裕的家境一下子就陷入了贫困。

而吴佩孚为了生计,也只好投身军旅,在水师学堂当学兵,一个月拿二两四钱银子的军饷贴补家用。

吴佩孚在水师学堂接受摸滚摔打、出操训练之余,到了晚上依然是黄卷青灯,苦读诗书,在22岁时参加科举,得中第八名秀才。

这样的一段经历,造就了吴佩孚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思想,这在他一生的行为活动中都有明显的表现 ,腐朽之气、忠贞之气、豪迈之气聚于胸臆。

吴佩孚早年曾亲眼见到日本军舰肆虐中国沿海,深感国家贫弱带来的危害。

那时候吴佩孚心里下定决心:将来有朝一日,一定要率兵统一旧河山,驱逐倭寇。

所以,吴佩孚才连年苦读,盼着可以投身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

可是考中秀才后,并未如他所愿做到一入龙门,然后飞黄腾达,反而因得罪了地方官绅,闹得在当地都没办生存,只好跑到北京,潦倒在小胡同口以摆算命摊子为生。

但是恰逢乱世,吴佩孚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穷书生,想要在北平讨生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某一日,吴佩孚正枯坐在摊子前,这时一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来北京办货的堂兄吴亮孚 。

看着兄弟落魄的模样,吴亮孚心中也十分的难过,兄弟二人进了一家小酒店,喝了几杯酒后,吴亮孚说:“如今世道不宁,到处打仗,你以前在山东当过水师学堂的学兵,还不如投身军旅,也许能博个前程。

” 听了堂兄的话之后,吴佩孚也感觉到,如今的自己似乎也只剩下这一条路可以走。

兄弟分别后,吴佩孚马上动身,投入驻扎于天津的淮军聂士成部当兵。

后又分别进入李鸿章创办的开平武备学堂、袁世凯在保定开办的陆军速成学堂就读。

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

来到军营后的吴佩孚很快就展露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1909年,吴佩孚跟随部队出关剿匪,在这个过程中,因奇谋过人屡立战功,吴佩孚得到北洋系大将曹锟的赏识,被提拔为第三师第六旅少将旅长 。

1916年,在“护国运动”中,曹锟奉命带第三师到赵州南与蔡锷的护国军作战,吴佩孚的第六旅作为先锋,在他的指挥下作战凶狠异常,屡立战功。

而吴佩孚本人更是两次在危急状况下救了曹锟的命。

为了感谢吴佩孚的救命之恩,曹锟后来得势之后,将第三师师长的宝座交给吴佩孚。

1917年,段祺瑞上台后,准备武力统一南方,曹锟作为攻湘总司令,而吴佩孚则是第一路司令。

在南下作战的过程中,吴佩孚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军事才华,他先利用离间计分化湘粤桂联军,然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最后逼迫联军放弃岳阳 ,兵不血刃地拿下城池,随后连克长沙、衡阳,一时间声名鹊起。

此后,吴佩孚扶摇直上,逐渐地成为了直系军阀的领袖,风头之盛甚至盖过了段祺瑞和曹锟。

甚至在1924年9月,吴佩孚还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这也是《时代》杂志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

封面上的吴佩孚身着戎装、短发微须,两眼露出一丝强硬和冷酷。

当时《时代》杂志给吴佩孚的注释是:吴将军,中国最强者。

彼时的吴佩孚正处于人生巅峰,但是任谁都没有想到,仅仅两年之后的1926年8月,这个曾经的中国最强者就在汀泗桥和贺胜桥的血战中,拼光了嫡系家底,一败涂地。

历史就这样,将吴佩孚狠狠的赶下了舞台,无情且冷酷。

成王败寇,这样的故事翻开中国的历史,简直是数不胜数,这没有什么好说的,输了就要认!兵败后吴佩孚率领亲信向四川退去,到了四军督军杨森处,寻求庇护。

四川蜀地的山水之间,虽然是颐养千年的好出去,但是当时四川境内也是军阀林立,派系争斗不休。

夹在其中的吴佩孚,生活得异常痛苦。

在四川的时候,吴佩孚重新审视了自己这几十年来的人生,曾经自己是何等的威风八面,但是短短两年之间,自己就从权利的最顶端,流落到寄人篱下的地步。

回想起往昔的岁月,吴佩孚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曾统貔貅百万兵,时衰蜀道苦长征。

疏狂竟误英雄业,患难偏增伉俪情。

楚帐悲歌骓不逝,巫山 凄咽雁孤鸣。

匈奴未灭家何在?望断秋风白帝城。

”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吴佩孚壮心不死。

毕竟接受现实,对于一个失败者来说,永远都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吴佩孚也不例外。

所以在四川的时候,吴佩孚也试图招兵买马,准备东山再起,但是现实却狠狠地抽了他的脸。

他的计划一次次失败,而吴佩孚也一次次地失望。

就这样,吴佩孚在四川辗转数年之后,不得不在1931年从四川逃到了北平,学旁人做起了寓公。

做寓公是当时很多人下野之后的最好选择,甚至连末代皇帝溥仪在被赶出紫禁城后,也是在天津做起了寓公。

远离是非争斗,平静地了此余生,不失为一种乐趣。

但是吴佩孚这寓公却与别人不同! 在北京的吴公馆,吴佩孚不仅带来了所有的家眷,而且带来了全套的幕僚机构八大处,即政务、参谋、秘书、交际、军法、军需、军医和副官八个处,外加庞大的卫队。

在当年的北平,吴佩孚什锦花园的卫队可谓是一道扎眼的奇景,他们佩戴的既不是“国军”的统一帽徽,更不是日后“华北治安军”的汉奸徽章,而是一体嵌着“孚威”两字的特殊徽章。

这两个字不仅是代表着吴佩孚曾经的尊严,也是他那种文人傲骨的气节。

吴佩孚刚刚来到北平的时候,那时“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因父亲张作霖的原因,张学良以子侄辈的身份邀请吴佩孚到家中做客。

按理来说,此时的张学良位高权重,而吴佩孚则只是一个下野的老军阀,但是吴佩孚一见到张学良直接当面质问:“奉天事变,你为什么不抵抗 ?” 张学良一听脸色当时就变了:“我有中央命令。

” 听到张学良这样说,吴佩孚也是不依不饶,继续说道:“有命令也不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真丢你老父的脸。

” 看着张学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旁边的人连忙拉了拉吴佩孚的衣襟,毕竟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 ,好歹得给主人留个面子,不然惹恼了张学良的话,恐怕在北平也就待不下去了。

但显然吴佩孚并不这么想,他一把甩开衣袖接着说:“国仇你不报,私仇你也不报,你老子的棺材已经竖起来了!” 张学良听着吴佩孚的质问,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也只能毕恭毕敬地说:“玉帅骂得对,我确是给父亲丢脸了。

”随后将东四什锦花园胡同的大宅院送给吴佩孚当寓所,并每月送他4000元。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身在其位,有其不抵抗的苦衷,但是在吴佩孚看来,这却是极为怯懦的行为。

好在张学良也算是有气度之人,此后对吴佩孚一直是毕恭毕敬。

来到北平后的吴佩孚,在自己的公馆重新做起了学问,晚年更是寄情于佛法。

虽然吴佩孚本人已经放下了争斗的心,但是想要安静的度过此生,却是万万不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纷纷南迁。

但是面对身边人的劝说,吴佩孚却不以为然,说什么他都不离开北平。

在吴佩孚看来,离开北平南迁,就意味着以后要在蒋介石的庇护下生存,自己曾经败在蒋介石的手下,如今无论如何也不能向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屈服。

所以,即便北平城到处都是日本人,吴佩孚也是照常过自己的日子,不为所动。

但是,吴佩孚这三个字在那个时代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日军不可能忽视掉他的存在。

特别是下野以后的吴佩孚,手中没有实权,但是声望却依然很高,实在是日军拉拢的最好选择。

其实早在吴佩孚刚刚兵败逃到四川的时候,日军就向吴佩孚抛来了橄榄枝。

在得知吴佩孚躲入四川后,日本第一遣外舰队司令荒城二郎少将派其特务机关长与吴接触,表示日方可资助“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帮助吴佩孚东山再起。

换做旁人,看到面前日本人的条件,恐怕早就摇上尾巴,邀请太君上座了。

可这是吴佩孚,吴佩孚甚至自己失败绝不是因为军火和钱财,之前自己拥有的枪炮何止十万支?但是又能如何呢? 吴佩孚深知日本人是绝不会如此好心,这些诱人的条件后面,暗藏着更多的狼子野心。

因此,吴佩孚直接严辞拒绝了日本人的帮助。

在自己兵败流离失所,亟需财力支持的情况下,能做到不为日方利诱所劝,对一个旧军阀来讲,确属难能可贵。

但是,日本人却并没有这么轻易的就放过吴佩孚,如果想要在华北推行“以华制华”的方针,吴佩孚是关键的灵魂人物,为此日本甚至制定了专门的“吴佩孚工作”计划。

在占领北平后,更是多次登门来请吴佩孚出山,甚至土肥原贤二都亲自出马,来说服吴佩孚,但是吴佩孚却始终不为所动。

为了与吴佩孚拉关系,日本特意将吴佩孚的好友岗野增次郎调入北平,担任‘敬请专使”。

日本特务头子川本大作则接替土肥原贤二来做吴佩孚的工作。

为了接近吴佩孚,川本大作甚至专门拜吴佩孚为师,向吴佩孚“学习大师的立身处世,道德文章”,甚至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企图以师徒关系拉拢吴佩孚。

但此时的吴佩孚,却表现出了更高的民族气节面对日本的种种诱惑,始终不为所动。

吴佩孚常和家人说:“我不能禁止人威逼利诱我,但我决不受人威逼利诱。

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 吴佩孚不仅自己拒绝日本人的诱惑,面对倒向日军的故友,吴佩孚也毫不客气。

据吴佩孚过继的儿子吴道时说:“回到北平以后,给袁世凯当过步军统领、曾经代理过几天国务总理的江朝宗请我父亲当北平悟善社的社长。

社内分设乩坛,一月好几回,互相唱和不辍。

” 平津刚沦陷时,江朝宗任北平维持会会长,欢迎日军入城,吴佩孚大骂他说:“你年纪比我大 ,乃当日本人走狗,卖国求荣。

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

”遂与江朝宗永绝,不再往还。

后来汪精卫公开投日后,日本又调整其“和平运动”方针,策划“汪吴合作”,企图由汪精卫出任政府首脑,然后让吴佩孚出山执掌伪军。

在日本的策动下,汪精卫先是给吴佩孚写信,拉拢吴佩孚作汉奸。

吴佩孚回信拒绝后,汪精卫又亲自跑到北平,约请吴佩孚在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官邸会面,商谈合作事宜。

吴佩孚回信道:“咱们是中国人;谈的是中国事,要谈就在中国人的家里谈”。

日军司令坂西劝吴佩孚和汪精卫合作,出任伪军部长官,统治华北五省。

吴答称:“日本既需要和平,何不先行撤兵,向国民政府议和?” 坂西说:“这在现时,还办不到。

” 吴佩孚便说:“既办不到 ,何必找我?” 吴佩孚不仅不怕硬,并且也不吃软,更不会中任何人的巧言令色和谄媚,土肥原曾竭其谄媚之能事,再三恳求吴说:“请大帅救救日本,出来主持中国国事。

” 吴佩孚当时不客气地答复说:“我是中国人,我该先救救中国。

” 随后,吴佩孚又说: 本人认为,中日若想和平,唯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需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为全面议和交涉对手。

面对吴佩孚的软硬不吃,日本人逐渐地也失去了耐心。

既然没有办法让吴佩孚为他们效命,那吴佩孚的存在就会狠狠的打日本人的脸,使得更多人反抗日本人。

本着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就只能将其毁灭的原则,面对软硬不吃的吴佩孚,日本人终于漏出了獠牙。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如同往日一样,在家中和家人吃饭。

吴佩孚素来喜欢吃饺子,这天的饭桌上也和往常一样,有一盘吴佩孚最喜欢吃的羊肉饺子。

但是这一次吴佩孚在吃饺子的时候,不小心被羊肉中的一块小碎骨塞住了牙,吴佩孚在清理牙齿的时候,不小心弄破了牙龈。

那时候的牙签并不是现在的木质牙签,而都是多次使用的铁质牙签,吴佩孚眼看牙龈破了,也根本没有当回事。

但是不想到了晚上,白天被扎破的牙龈不幸感染,吴佩孚整张右脸都是又肿又疼,家人一看吴佩孚如此也是有些慌了,当时就想将他送到临近的德国租界,找德国医生诊治。

但是被吴佩孚果断的拒绝了,吴佩孚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三不主义”,既“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几十年来,吴佩孚也没有踏进过租界一步。

就在家人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时候,吴佩孚的学生日本特务河本大作忽然带着日本军医和十几个宪兵闯进了吴公馆。

不顾吴家人的反对,河本大作和日本军医强行进到吴佩孚的卧室,要给吴佩孚医治,随后,日本医生用手术刀在右腮下气管和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吴佩孚当场气绝身亡。

在确认吴佩孚已经彻底死掉之后,河本大作和日本军医走出了房间,告诉吴家人,已经将吴佩孚的病情治好,随后带着宪兵迅速的离开。

但是,当吴家人来到卧室后,吴佩孚的身子都已经凉了,紧接着,吴公馆内传来的就是连绵不绝的哭声。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人都否认暗杀吴佩孚的事实,但真相永远都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无论你再怎么掩盖,也没有办法将黑的变成白的。

吴佩孚去世后,举国都为这位曾经的北洋军阀的气节折服,“玉帅”终究是对得起自己的名字。

“玉帅”在活着的时候,各方势力对于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玉帅”仙逝后,各方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由于“玉帅”骨子里是个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丧事也是按照中国传统举办的,他身披道氅,足登云履,以全道装入殓,左右手各置一枚枣子大小的金银元宝,身边置放着生前看重的奖章和一方象征高洁德性的白玉扳指,枕畔放着生前未完成的一尺多厚的《春秋正文注释》。

但是由于当时尚处在战争期间,没办法将“玉帅”的尸骨归葬蓬莱故土,只能将灵柩暂时停在北平鼓楼西拈花寺东跨院,借地建造了三件大顶殿式北房,名曰武圣祠。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更是为吴佩孚补上了盛大的国葬,李宗仁亲自主持国葬仪式,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孙连仲、北平市长熊斌陪祭。

“玉帅”生前的好友,原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杨森,专程来北京吊唁、抚棺大恸。

吴佩孚的葬礼十分隆重,80名杠夫,抬着吴的棺柩,紧随着送葬的长列马车、汽车,里面坐着送葬的女眷、至亲和吴过去部下的女眷。

再加上送葬的军警、宪兵的队伍,浩浩荡荡。

前面的队伍已到了西直门,后面的马车却还在东单呢。

惹得北京人扶老携幼地停立在马路两旁看热闹,说是80年来很难见到的百万人观看大出殡。

回首吴佩孚的一生,28岁从军,66岁去世,一生东征西伐,可谓‘大有作为”。

但是在那个军阀乱战的时代,吴佩孚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在一段时间内违背了人民的利益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给他带来的只是滚滚骂名。

但是,面对日本侵略,吴佩孚以他的‘不为”——‘不借外债、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以及最后的‘不作汉奸”,保存了自己最后的气节,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敬意。

对于吴佩孚来说,没有什么样的结果,比这个更好了! 有这样傲硬的骨头,注定了吴佩孚风云过后唯有悲情,但悲情之下,对于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中的忠义、名分,在那样一个豺狼虎豹竞相逐利的乱世,少有人会像他那样坚守。

吴佩孚的一生,是悲情的,也是悲壮的,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中国人的最闪光的地方。

单此一点,便足以让我们铭记。

最后,附上一首“玉帅”的《满江红》,以表怀念: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弱。

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劲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吴佩孚的人物评价

吴佩孚虽当过学兵只不过是混点饭钱,实乃一文弱书生,初入聂部常因军训动作不合格,被教官惩罚示众,而吴佩孚又总是保持沉默寡言,所以大家都称他“吴傻子”。

上司只好让他当了个勤务兵,在军中听差。

一日,吴佩孚为巡警营幕僚郭绪栋送一份公文,发现郭借用了一个典故,郭才得知吴佩孚是个秀才,在郭绪栋的极力保荐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9月,吴佩孚进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量科学习。

一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任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中尉,正式成为北洋系的一员。

光绪三十年(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日俄战争前夕,在日驻华军事顾问、日本近代间谍战鼻祖青木宣纯的主持下,从北洋督练公所中选拔出包括吴佩孚在内的16个能干得力的青年军官,与31名日本情报人员秘密组成中日混合侦探谍报队,由日军守田利远少佐带领渡海分别到旅顺、大连等地刺探俄军军事活动情报,尤其是俄国东方舰队的实力情况。

在执行此次任务中,吴佩孚给日本人的印象是“温和良顺,举动不苟;交人圆和而不露圭角;任事处变而不急近功和不邀虚名;所自信以为是者,则行之以渐。

”因此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总有法子先生”。

吴佩孚出色的情报工作才能,深受守田的青睐。

守田奖赏吴佩孚500大洋,并破例准假一周让吴佩孚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家探亲。

日俄双方开战不久,2、3月份日本海军对盘踞在旅顺口的俄国舰队进行攻击,遭到猛烈还击,久攻不下。

主帅东乡平八郎决定对俄国舰队实行封锁战(闭塞战)。

10月,已荣升为上尉的吴佩孚奉命携带重要情报到奉天(今沈阳)附近的新民屯参加秘密会议,途中被俄军以“间谍”之名逮捕。

吴佩孚拒不承认自己谍报员身份,在押往哈尔滨途中跳车逃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日俄战争以沙俄惨败告终。

吴佩孚因屡次立功,日本赠其六等“单光旭日勋章”一枚。

在历时一年有余的日俄战争谍报工作中,吴佩孚初露锋芒,可视其为日后吴氏跃为北洋之星的端倪。

吴佩孚孤标傲世,但他有一个特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他有个知己叫郭绪栋,山东胶县人氏。

当年吴佩孚刚进兵营当传令兵时,郭绪栋还是文案师爷,也算是吴的上司了。

有一天他让吴佩孚送一件公文,吴随便一翻,嘴里咕哝着:“这个典故用错了。

”郭绪栋一惊:“这个丘八能懂什么?”他半生气半带疑惑地问:“你说我错在哪里?”吴佩孚侃侃而谈,引经据典,郭绪栋暗叫一声“惭愧”,见对面站着的吴佩孚一副怯怯的书生模样,不禁好奇地问:“你念过书?考过科举?”吴佩孚实话实说。

郭绪栋又在心里叫了声“惭愧。

”他不禁叹息说:“人说秀才遇见兵,我是在兵里头遇了秀才,我还是不第秀才,好意思叫你做我的下人吗?”他又叹了口气,“枳棘非栖凤之地,我得替你想想出路。

” 投桃报李,吴佩孚得意之后没忘了郭绪栋,几次促其出山,曰:“苟富贵,勿相忘。

”郭绪栋就是不为所动。

吴佩孚哈哈大笑:“虽说是军令如山,但那不是对郭先生的,我现在就下一道手令,自我吴佩孚以下,凡吸鸦片者依律处罚,惟郭公可以过瘾。

”后来聘郭绪栋为秘书长,管理军中要务。

直奉两系军阀混战,郭随吴佩孚左右参战,多所建树。

郭绪栋提出衣锦还乡后,他却连连点头说:“这事好办。

”没有几天,北京政府下文任命郭绪栋为山东盐运使,这可是个一等一的肥缺,但郭绪栋噘着嘴向吴佩孚道:“你自己高高在上,难道我就不够当一任省长?”吴佩孚连连骂自己糊涂,他说老哥你莫动气,我就向曹三哥说,让你过一把省长瘾。

好叹气的郭绪栋又叹了一口气:“老弟你听我说,我不做省长则已,要做就得做山东省长,让我在家乡露露脸,死亦无憾。

”吴佩孚倒抽一口凉气,这现任山东省长熊炳琦就是曹锟的参谋长,难道他的参谋长不配做省长,得改用我的秘书长去做?郭绪栋又补充道:“我不过随便说说,听不听由你。

”但吴佩孚却将这事记在了心上,费时达六个月,软磨硬泡,终于将山东省长一职送给了郭绪栋。

但这时他已经病入膏肓,最终因病在洛阳去世。

这让吴佩孚内心大痛,临棺而哭,亲撰挽联。

吴佩孚在以间谍身份出色完成了其一生当中的第一次重大军务后,被派到北洋陆军主力第三镇,从此与日后为民国八大总统之一的曹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6年春,吴佩孚在第三镇步队十一标第一营任督队官(营副),不久被保荐到天津讲武堂进行短期培训,毕业后回到原所在营部升为管带(营长)。

翌年,曹锟成了第三镇的统制(师长)。

一次吴佩孚随曹锟驻防吉林时,曹锟要用东北地图,整个第三镇只有吴佩孚有一张在日俄战争时期自己绘制的东北地图,由此曹锟对吴佩孚开始有所关注。

次年吴佩孚调任炮兵第三标第一营管带。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不久,便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复辟帝制进行准备,1915年8月全国上下拉开了所谓的“要求实行帝制,请袁世凯登基”劝进的序幕。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导致了护国运动的爆发。

曹锟部被派往四川镇压蔡锷的护国军。

此战吴佩孚不仅取得了泸州、纳溪的胜利,而且还第二次救了曹锟的性命:吴佩孚进攻纳溪的护国军时,曹锟被高洞场的护国军围困在峡谷中不足一里的范围内,其所带的人马所剩无几,生命危在旦夕。

闻讯后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曾建议以攻下纳溪解曹锟之围,吴佩孚不听劝阻,率领几十名骑兵冒死杀出重围,直奔高洞场,将曹锟救出。

曹锟感激万分,誓与吴佩孚共进同退、不离不弃,并向袁世凯禀报了吴佩孚的功绩,吴佩孚被授予陆军中将。

护国运动的风起云涌,使袁世凯遭遇称帝危机。

袁世凯死后群雄失驾,直系重要代表人物曹锟虽然一直热衷于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活动,但得益于吴佩孚之计,且又手握重兵,因此继袁世凯之后,反对袁氏称帝、实际控制着北洋政府的皖系首脑段祺瑞对其仍然看重。

在吴佩孚建议及积极协助下,曹锟加强第三师军事训练,大规模扩军为五个混成旅。

张勋复辟,段祺瑞组织“讨逆军”,曹锟被任命为西路讨逆军总司令,吴佩孚为先锋率其精锐之师对丰台、天坛等处“辫子军”发起进攻,大获全胜。

曹锟因此一役而兼直隶省长,吴佩孚更深得曹锟的信赖,曹锟对他是言听计从。

说起吴佩孚,本来与段祺瑞也有一段师生之谊,吴佩孚是从武备学堂出来的,段祺瑞是那所学堂的校长,但两人那时地位隔得太远,段祺瑞还没有注意到这位未来的常胜将军。

吴佩孚引起段祺瑞注意,还是因为段祺瑞与郭绪栋有过一席交谈,郭与北洋军中上层人士多有来往,据说很识人,就是他向曹锟推荐吴佩孚的。

段祺瑞找到曹锟,说是向曹三要一样东西。

“段大人看中的,尽管拿。

”曹锟巴结段祺瑞还来不及呢。

“我不要你金银财宝,我只要你手下的一位小团长。

”段祺瑞点明了来意。

没想到刚才说得好好的曹三立刻翻脸,他问段祺瑞:“当年袁世凯向段大人要小徐子,你为什么不给?”段祺瑞打个哈哈,他知道曹三贪财,因此预先声明,因为要举行秋操,他忙不过来,只是暂调吴佩孚,忙过这一阵子就归还,不用担心他抢人才。

接着说:“最近,政府里刚从国外进来了一批军火,这北洋六镇个个伸手,我也不知道该分给哪家,曹三你看看谁最缺?” 这分明是话中有话,拿军火换吴佩孚,曹三立刻动了心,他也变了口气:“说定了,那个姓吴的只是借用,到时得还给我的。

”听说吴佩孚将要改换门庭,郭绪栋向段祺瑞进言,“吴子玉确是个人才,但他不适合你段大人,他在你这里要受委屈的。

”“你说我嫉贤妒能?”这话段祺瑞不爱听,难道他不如曹三。

“曹三和段大人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说句不好听的话,曹三为人贪鄙,没有主见,处事圆滑,但也正因为此,他什么都由着吴佩孚。

段大人眼里揉不得沙子,性格刚烈,这和吴佩孚的性子倒相似,你们两人在一起共事,怕是要磕磕绊绊的。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为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用尽一切办法收买汉奸为其服务。

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阀中继袁世凯、段祺瑞之后的中心人物自然成为日本特务的焦点。

日本竟然在北平、汉口分别设立主要对吴佩孚进行策反活动的大伯机关和竹机关。

对日本的侵略罪恶,吴佩孚是深恶痛绝的。

即便流落四川有东山再起之意时,日本特务头子荒木代表日本愿奉送“步枪十万支、机枪二千挺、大炮五百门,子弹若干,此外并助款百万”,但他拒而不受。

就在张学良到北平火车站来迎接他时,他质问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为何不抵抗。

不久又通电揭露伪满洲国成立的本质:“伪称满洲独立国,实际为日本附庸,阳辞占领之名,阴行掠夺之实。

”王克敏在北平组建“华北临时政府”,吴佩孚旧部齐燮元也出任了伪京津卫戍司令,公开叛国投敌。

伪政权为了拉拢吴佩孚,仍然在经济上大做文章,聘吴为“特高顾问”,每月送车马费4000元,吴佩孚的夫人张佩兰对这笔钱按月收下,以备家庭开支。

抗战爆发后,日军以吴佩孚名义在河南征召伪军。

当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为表示抗议,他整整绝食一天。

国民党军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他为淹死很多日本人而喜,但又为无家可归的140万中国人而悲。

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川本等采取拉拢、威逼各种手段都未能让吴佩孚放弃民族气节。

吴佩孚大竹缴械始末_吴佩孚传简介

吴佩孚(1874—1939)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民国初曾有一段时期掌握过中国的命脉。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秀才,北洋直系军阀首领,曾任两湖巡阅史,直鲁豫巡阅使,号称“孚威将军”。

吴佩孚1920年打败皖系军阀段祺瑞,1922年打败奉系军阀张作霖,从而控制了北京政府,成为北方政治军事中心人物。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兵败,1925年他又东山再起,在武汉成立举国瞩目的十四省讨贼联军,后来被国民革命军打败,从此退出政坛。

1939年,吴佩孚因拒绝为日本人服务被谋杀,随后国民政府追授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1927年7月,刚被国民革命军打败的吴佩孚率残部退到四川奉节县,由川军第20军军长杨森庇护。

1928年1月6日,杨森被蒋介石撤职,国民党四川党部策动各界反对吴佩孚,蒋介石也下令通缉吴佩孚。

在这种形势下,杨森只得将吴佩孚转送到大竹县,由自己的部下、川军第7师师长范绍增负责吴佩孚的安全。

范绍增豪爽大方,让吴佩孚的人马上下都满意。

可好景不长,因杨森内部发生火并,范绍增率部去攻打万县,川军第11师师长罗泽洲乘机进占大竹,吴佩孚遂失去了范绍增的保护。

1928年5月初,罗泽洲师21旅旅长熊玉璋率部队占领大竹。

熊玉璋率4名弁兵到“芝兰堂”拜见吴佩孚。

吴佩孚兵败初到奉节时,熊玉璋曾前来求见,并送给吴一万元大洋作见面礼。

被吴的参谋长蒋雁行挡驾,蒋未报告吴佩孚,却代表吴收下了一万元大洋,几句话就把熊打发走了。

最后,自己扣下2000元,只交出8000元。

吴佩孚知道后非常气愤,指着蒋雁行的鼻子大骂了一顿,当下撤了他的参谋长之职,让他离开奉节返回天津。

此次熊玉璋来求见,吴佩孚亲自出客厅迎接。

熊快步上前,立正敬礼大声说:“大帅安好!”吴佩孚满面笑容地说:“熊旅长,年轻有为,乃军人之佼佼者!”进入客厅坐下后,熊玉璋说:“这次进驻大竹,完全是为了保护大帅的安全!请大帅放心!”随后熊玉璋还表示:“大帅部队需要的一切,我按范师长在时照样供应!”熊玉璋执礼甚恭,吴佩孚非常满意。

罗泽洲的部队盘踞南充、西充、岳池、广安、邻水、渠县、蓬安、营山,这次又占大竹、垫江、长寿等3县,拥兵自重,一时号称“顺庆王”(编者注:南充古称顺庆)。

他聘请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同学邱翥双为师部顾问,帮他出谋划策,整顿队伍。

邱翥双从军官学堂毕业后又到北京读过朝阳大学,既能耍笔杆儿又善于谋划,外号“邱师爷”。

罗泽洲外号“罗烟灰”,邱也是一个大烟鬼。

两人情投意合,每天在渠县司令部内对着烟灯“办公”。

6月4日这天下午,邱翥双在师部办公室过足了烟瘾,对罗泽洲说:“师长,我们四川部队的战斗力之所以不强,主要是枪械太差!”罗泽洲放下烟枪,吐了一口烟说:“我这3000支汉阳枪还是吴大帅开恩,下条子卖给我的咧!要是能再弄点好枪,装备一下部队,你我将来更有发展。

眼前,杨森把持夔府、万县,刘湘卡住重庆,就是拿到钱买到枪,也运不进来呀!”邱翥双一下子从床上坐起身来,两眼盯着罗泽洲说:“师长,现在有批不要钱的枪,你敢不敢要?”罗泽洲一听有不要钱的枪,兴奋地折起身来问道:“邱师爷,你的名堂多。

枪在哪里?我要!”邱翥双不紧不慢地说:“吴佩孚的枪好不好?他警卫背的是清一色的德国造,手下全是汉阳造不说,还有百克门机枪。

这些好武器我们川军哪个有?我们敢不敢缴他的枪?”罗泽洲一听缴吴佩孚的枪,面有难色,迟疑道:“缴他的枪行吗?”邱翥双说:“怎么不行?现在大竹是你的防区,范绍增保不了吴佩孚的驾了。

这是个极好的机会,你可不能连送到嘴边的肉都不敢吃。

退一万步说,就是你今天不缴他的枪,四川其他部队也要缴他的枪,就看哪个先下手啰。

”罗泽洲一听动了心,又迟疑地说:“这出师无名……”邱翥双急了,指着罗泽洲说:“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现在蒋介石正在通缉他,你是国民革命军的师长,奉蒋总司令的命令,请吴大帅交出武器。

一句话就把枪械缴到手了,何乐而不为呢?”罗泽洲听了心服口服,一拳头砸到床上说:“邱师爷,就照你说的办,快给熊玉璋下命令!”邱翥双下床穿起拖鞋,走过去接通了熊玉璋的电话。

邱翥双向他下达了缴吴佩孚枪械的命令,熊玉璋听后吓了一跳,连忙叫苦说:“邱师爷,这个事不好办啊!”邱翥双紧逼一句说:“这是师长的命令,我现在就在师长办公室打电话,师长就在旁边,要不要师长亲自再给你说一遍!”罗泽洲一向骄横霸道,部下都很怕他。

熊玉璋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更怕他三分,连忙改口说:“邱顾问下的命令是一样的,我执行就是啰。

只是……只是你看我该怎么下手呢?”邱翥双喊着熊玉璋的外号说:“熊歪嘴,这个好办,你先下令一个团占据大竹四门高处,然后你带一个团包围‘芝兰堂’,你向吴佩孚传达蒋总司令叫他解除武装的命令,你说你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熊玉璋说:“是、是、是!我照命令执行!”熊玉璋放下电话,下令集合队伍,抢先占领四城门,亲自带一个团包围“芝兰堂”,先缴了吴佩孚门卫的械,然后带一连人端枪进入吴佩孚客厅。

熊玉璋先向吴佩孚敬了个礼,说:“报告大帅,罗师长奉蒋总司令的命令,请大帅把卫队全部解除武装!”吴佩孚一听火冒三丈,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说:“什么话,要我缴枪,我吴某转战沙场几十年,从未缴过枪,办不到!”吴佩孚的幕僚陈廷杰、刘泗英、张方严等一听熊玉璋是来缴枪的,大出意外,走过来说:“熊旅长,大帅有恩于四川军人,对大帅不能不义啊!”吴佩孚提高嗓门吼道:“罗泽洲有今天,包括你熊玉璋能当旅长,不是靠我吴某扶持的吗?你们师的3000条汉阳枪从何而来?今天,你小小一个旅长,竟敢带人来缴本大帅的枪,简直是笑话!”熊玉璋赔着笑脸说:“大帅息怒,我熊玉璋怎敢缴大帅的枪呢?是蒋委员长要缴大帅的枪,我是军人,奉罗师长的命令来请大帅自动解除卫队的武装!”吴佩孚勃然大怒,站起来拍着桌子,咆哮道:“我不缴枪,我不受威逼。

想不到我吴某今天虎落平阳被犬欺!”刘泗英、陈廷杰上前劝慰:“大帅息怒!大帅息怒!”双方僵持。

熊玉璋在客厅里守着,既不敢动手,也不敢走。

一直挨到5日凌晨,熊部士兵在城楼上站立太久,步枪不小心走火,射入了“芝兰堂”,引起大帅府内一片骚乱,人们以为熊玉璋要动武强行缴枪了。

吴佩孚是如何为人处世的

北洋军阀吴佩孚(1874-1939)是个毁誉一身、盖棺尤难论定的人物。

他以一破落秀才而横空出世,手握重兵,势倾朝野;一生几度失势又几度雄起,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而这一切,都与他的为人处世有直接的关系。

知恩图报 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早年历经坎坷,考取了秀才却做官无门,又因得罪了富豪,被迫背井离乡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城,希望能找条出路。

他做过算卦先生,依然穷困潦倒。

后经人指点到天津巡警营吃了兵粮,做了个 社会 地位低下的“丘八”。

吴佩孚面目清秀,但在兵营里并不吃香。

军训时常常因动作不合格而被教官惩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

尔后被“委任”为“戈什哈”,就是勤务兵,给长官当佣人,可以说混得狼狈到家了。

但世事福祸互为因果,吴佩孚反而得到巡警营一个幕僚郭绪栋的赏识。

一天,吴佩孚替郭送一份公文函件,发现郭用错了一个典故,顺口嘟囔了出来,不意这郭老夫子慧眼识真才,便和吴攀谈起来,发现这个勤务兵见识不凡,认定是个难得的伟器,于是不仅和吴拜了把子,还对人说:“子玉日后前途无量,我等都得仰仗他。

”后来,郭拉关系走后门,推荐吴到武备学堂做了士官生,使吴有了起步的基础。

吴佩孚读四书五经出身,浸透一股知恩图报的情结。

在他飞黄腾达后,对这位恩兄念念不忘。

在开府洛阳时,除曹锟的使者外,所有中外宾客,吴都没有亲自迎送,唯独对这位郭兄,礼遇有加,始终不渝。

郭有大烟瘾,吴有禁烟令,于是特下手谕:“只许郭公过瘾,不准僚属破戒。

”郭偶尔害病,吴衣不解带亲自服侍。

不但如此,吴佩孚对郭绪栋言听计从;吴和太太、丈母娘闹家务,吵得一塌糊涂,郭一劝就灵。

后来,郭起了衣锦还乡的念头,吴就保举郭做山东盐运使;郭嫌小,闹了一阵子脾气,说:“难道我就不够当一任省长吗?”于是吴又保荐郭做省长。

郭继续闹花样:“我不做省长则已,要做就在山东本省露脸,这才光宗耀祖。

”孰料人的福禄有限,当吴大费周折地为其谋到山东省长位子之时,郭竟沉疴不起,伸腿离世。

吴佩孚亲撰挽联:“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弃下老母孤儿,有我完全负责任;义则为师,情则为友,嗣后军谋邦政,无君谁与共商量。

” 吴佩孚对曹锟也有感恩之情,一生追随。

1906年,吴佩孚在曹锟为统制的第三镇当营长,但曹并不喜欢吴,一度还准备免去他的职务。

当时吴部在吉林驻防,一次曹锟要用东北地图,第三镇内竟找不出来,只有吴佩孚有,这是因为日俄战争期间吴佩孚在东北给日本做过谍报工作,曾有这项地图的测绘。

吴因此才保全了营长职务。

1913年,汤芗铭督湘,曹锟率部驻防岳州。

一日,汤举行典礼仪式,请曹锟演讲,曹不谙此道,其参谋长等也都不善于辞令,吴佩孚趁机毛遂自荐,说:“师长,我愿意替你说两句,好吗?”曹锟求之不得。

吴佩孚的演讲当然也不会太好,可汤芗铭却大为赞赏,称吴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而曹锟仍不以为然。

后来汤想跟曹锟借吴去当旅长,曹没有吭声,而其部下则说:“咱们的人才,咱们不会用,让人家借去当旅长,咱们不会给他当旅长?”于是,曹锟任命吴佩孚为第三师第六旅旅长,从此吴飞黄腾达。

可以说正是由于曹锟的赏识和提携,吴佩孚才有充分发挥才智的机会,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因此,吴佩孚深感曹锟的知遇之恩,一心一德效忠曹锟,效忠北洋。

曹锟贿选,吴佩孚深恶痛绝,吃饭时若提起总统选举之事,往往潸然泪下;曹锟贿选成功,吴佩孚顿足叹惜,痛斥宵小误国误曹;曹锟入京就任总统,吴佩孚也不祝贺。

虽然如此,但吴从不公开阻止,不说坏话,听之任之,对曹锟的忠心可谓矢志不渝。

愚忠不值得提倡,但吴佩孚怀有知恩图报之心,这与当时那些朝秦暮楚、背信弃义的军阀们相比,可谓鹤立鸡群。

“豫民何辜” 吴佩孚家境贫寒,却是一个大烟鬼,按他乡下穷秀才的身价,只配在鸦片馆次席过口瘾就走。

一次吴佩孚误入铺有大红毯的“雅座”,被里面一个有头面的乡绅一脚踹出了门。

孰料到,山不转水转,吴佩孚当管带(营长)时,在自己地盘碰到那个将他踹出门的劣绅翁钦生。

翁一见吴就想溜。

此刻,吴佩孚完全可以好好羞辱其一番,但吴自有想法:若非当初这一记飞脚,自己难保一辈子在蓬莱县做穷秀才兼大烟鬼!于是挽之回营吃饭,并请其带信回家,还替买车票,送其上车。

翁钦生回到蓬莱后,逢人就夸赞吴佩孚的气度。

后来吴当了大帅虎踞洛阳,翁钦生厚颜投靠,还得了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从这件事看,吴佩孚为人还算厚道。

吴佩孚曾跟幕僚蒋罗宾昔年同在武备学校当士官生。

蒋曾买过一柄白折扇,被吴泼墨挥毫,糟踏得一塌糊涂。

吴还说:“保不准他日咱家的一幅字,你求也求不到哩。

”蒋没长后眼,不依不饶要吴赔,吴只好赔了他一把新折扇。

后来蒋到洛阳投靠已是“孚威上将军”的吴佩孚,做了军事参议。

一天,他拿着宣纸求大帅“墨宝”。

吴佩孚想起了往事说:“别人要字,成;你要,不成。

还记得我赔你扇子吗?”蒋是个诚实人,说:“此一时彼一时也。

如今大帅脚踩过的烂泥也是香的。

”吴、蒋皆笑。

吴佩孚在用人上拒用亲属,曾下令,吴姓的“天、孚、道、远、隆”五世永不叙用。

这种用人观在北洋军阀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他委用故旧,也看其能力。

同学王兆中前来依附,吴佩孚委其为上校副官,每月照例支薪,却无多少事可做。

王不甘寂寞,想当县长,乃活动吴左右,请派河南。

吴佩孚批了4个字:“豫民何辜?”此公居然搞不明白吴大帅的嘲讽,又求调旅长,搞了个条陈:“愿提一旅之众,讨平两广,将来报捷洛阳,释甲归田,以种树自娱。

”吴佩孚此次更幽默,批复:“先种树再说。

” 老帅少帅 在北洋巨头中,吴佩孚起步不算早,辈分更不算高。

当段琪瑞、张作霖、冯国璋等都已是民国风云人物时,吴不过是陆军第三师的小小团长。

数年之后,当比他还小一岁的张作霖成为奉军“老帅”时,吴佩孚虽已成为曹锟大帅的智囊,但职务却只是第三师师长。

一次,吴佩孚随曹锟去天津与张作霖会晤,因屡屡插话而被张作霖好好地挖苦了一顿:“我同三哥有要事相商,一个师长跟着瞎掺和什么?要是师长能掺和的话,俺奉军的师长有一堆哩!”颇有自尊心的吴佩孚羞恼离去,上车前丢下了一句狠话:“早晚要让你张胡子认识俺这个师长的厉害!”“胡子”是说张作霖当过土匪。

没过几年,张胡子果然领教了吴佩孚的厉害。

民国15年(1926年)春,张作霖虽然入主了中南海,却不得不会见直奉战争的死对头,与现在的伙伴吴佩孚共商国是。

吴大帅抵达时,张在门前谦恭地迎候,并亲昵地一口一个“大哥”地叫着,待吴入室坐定,张开口即说:“过去一切错误,承兄海涵原谅。

”这在江湖上称之为“此一时彼一时也”。

星转斗移,1932年,失魂落魄的吴佩孚离开成都,来到了北平。

张大帅之子少帅张学良给了“玉帅”好大的面子,亲率文武官员数百人到火车站迎候。

从前门火车站到什锦花园,上百辆轿车排成了长龙,可谓盛极一时。

张学良为吴佩孚安排了居所,并提供了可观的生活费,每月4000元。

然而吴佩孚并不领情,当晚回访张学良,刚一坐定,就大发其火,责问张为什么沈阳事变不抵抗?保存实力作何用?张学良顾左右而言他。

吴佩孚叹道:“国恨你不报,私仇你不报,真没出息!忘记了自己的国仇家恨,真是不忠不孝。

”又说:“你不抗日,我帮你抗,我不是为名为利,我左手拿回东三省,右手交给你。

你有仇不报,真是笑话!” 装疯卖傻 吴佩孚和其他小站新军或行武或绿林出身的军阀有所不同,他口诵经典,熟读兵法,善于临机应变,长于权术谋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本事:当他要见一个不想见而又非见不可的人,会故意装疯卖傻,说些完全不着边际的话,令人啼笑皆非,不知所云,只好尽快结束见面,告辞走人。

冯玉祥与吴佩孚曾经私交不错,但后来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再到洛阳,吴佩孚就会以“装傻”应付,让冯大长见识。

冯玉祥在自传《我的生活》中就有一段生动的记录: 有一天,我到洛阳和他(吴佩孚)晤谈,我说对日的外交应该确立方针,严切注意,日本国内的情形应该努力设法详加调查。

他却说日本的事不必看重,因为日本人是中国的移民,听他们说话,就是吴音,和我们江苏口音一样,他自己就是吴太伯之后,日本皇帝和他是同辈,若有交涉,他只要发一电报去,以此 历史 说之,无事不可成。

我又说我们此时当倾注全力建立国防,而创办空军,培育航空人才尤为切要。

他却说我国自古就放风筝,这种风筝就可以把他们挂下来。

最后我又谈及河南旱灾,以为此事可忧,当设法防救。

他马上把桌子上的签筒拿过来,从里面挑出六个制钱,嘴里还嘟哝了一会儿,一连下了六七卦,和我说,不要着急,明天午后二时定要下雨。

我觉得好笑,问他哪方向下雨,他说在西北方。

第二天午后三时不见一丝雨意。

我问他何以不下雨,他说已经下了,还正在下着,我问在哪里?他答道在莫斯科。

恪守“四不” 吴佩孚以自我标榜而著称于世。

不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际,他总是矜持自傲,孤芳自赏,最能体现其性格的就是他的“四不”。

吴佩孚蛰居于北京的什锦花园时期,主要靠“世侄”张学良给“补助费”维生,但他不为窘困所迫,撰写一副对联,挂在客厅,以明心迹。

其对联为: 得意时清白乃止,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在这长联中,吴佩孚明确地表明了“四不”,即:不纳妾,不积金钱,不出洋,不走租界。

对于这“四不”,吴佩孚有些心虚的就是“不纳妾”。

原来,吴佩孚与原配李夫人感情甚笃,但李夫人始终未育。

依照当时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在其母吴老太太的安排下,吴佩孚又娶了张氏为侧室,但对这事,他始终存有愧疚之意。

后来,李夫人早逝,张夫人仍然没有生育,但吴再没有动纳妾的念头。

所以,“不纳妾”这一“不”,吴佩孚可以说基本上坚持了。

在“四不”中的“不积金钱”,吴佩孚终生贯彻。

是军阀就要敛财,吴佩孚也不例外。

为了养活庞大的军队,他巧立名目,增捐加税,随意搜刮。

直系军阀的穷兵黩武和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然而,吴佩孚敛财是敛财,却没有中饱私囊,真正做到了“不积金钱”。

1938年,吴佩孚曾经向他的秘书杨云史谈及:“早先家里有几亩薄田,现在中央又补助三千元,可以过得去了;这年头,过得去已经是福气了。

” “四不”中的“不出洋”,吴佩孚做到了。

在当时,军阀混战连绵不断,今天你杀过来;明天我打过去。

胜者攻城略地,大发横财;败者下野出洋,暂避锋芒,以期卷土重来。

因此,战败出国已是军阀司空见惯的手法。

在这种情况下,吴佩孚能坚持“不出洋”,实属不易。

在“四不”中,吴佩孚执行最坚决的当属“不走租界”。

吴佩孚素以云长、武穆自诩,最重民族气节。

他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凌,不管形势多么严峻,不愿依靠外国人,坚持“不进租界”。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兵败如山倒。

吴佩孚被倒戈的冯玉祥逼得穷途末路,只得退往天津,困于新火车站。

其部属劝他遁入租界,稍做权宜之计。

吴佩孚不肯违背自己的誓言,断然拒绝:“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焉可为之?” 1939年年底,吴佩孚牙槽感染发炎,危及生命,家里人请德国医生,经诊断,认为必须住院手术,并让其家人赶快送往东交民巷德国医院。

而吴素有“不入租界”的誓言,德国医生只好叹息而去。

他周围的人无不为此着急。

当吴妻准备劝他去德国医院时,吴佩孚却先开口说:“你我夫妻一场,我的心意你不能说不了解,倘若你趁我昏迷不醒之际,把我送到东交民巷,那我们就不是夫妻了!” 吴佩孚奉行的“四不”所反映的操守,受到时人的赞许。

中共元老董必武指出:“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他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

第一,他平生崇拜我国 历史 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矢。

……吴的不出洋、不居租界的口号,表现了他不愿意依靠外国人讨生活的性情,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

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有清廉名,比较他同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吴佩孚人品好 手下师长甘愿为其守墓终生》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343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