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郭松龄反奉形势大好 最后却又为何惨败而死

郭松龄在1925年11月22日夜发表了三个通电,这三个通电是郭松龄举兵反奉的政治宣言,代表了他的政治主张。

第一个通电是原黎元洪秘书长饶汉祥的手笔。电文是四六骈体,佶屈聱牙。主题是反对内战,主张罢兵,废除苛政,兴建三省,拥戴少帅,劝张下野。电文称:“连岁兴戎,现金告匮,钱钞滥发,价额日亏……军旅迭兴,赋敛日众,邑无仓积,家无盖藏。”郭松龄主张:“汉卿军长,英年踔厉,识量洪深,国倚金汤,家珍玉树,干风云而直上,厉雷雨而弗迷,松龄素同袍泽,久炙光仪。窃愿遵命匡襄,竭诚翊佐,更张省政,总制辽疆。收毁滥钞,豁除苛税,严刁以除盗贼,厚廪以养士兵;实行文治,以息强藩;优遇劳工,以消激党。”在这个通电中,并没有指名道姓地痛责张作霖,而是提出郭松龄自己要“翊佐”张学良,并劝说张作霖下野,“全主父之令名,享令公之乐事”,以表明举兵反奉的大公无私。

第二个通电旨在表明举兵反奉的目的是为了“清君侧”,具体提出罢免杨宇霆、拥戴张学良的主张。电文称:“此次奉军主战者,惟一杨宇霆。因个人丧地之羞,不惜倒行逆施以求报复。松龄等为国家之元气计,为东三省之安全计,请愿倡导和平,班师出关,要求蒙蔽主战之杨宇霆即日去职,推举张军团长汉卿司令。”

第三个通电是完全针对杨宇霆的,即《讨伐杨宇霆之通电》。这个通电,在屡述杨宇霆的种种罪状后,再次提出罢免杨宇霆。并表明“此次班师回奉,一俟将祸首驱除之后,即行率同部屯垦边境,以固国防”。看起来,郭松龄的这个要求并不高。实际上,张作霖在看到这个通电后,把电文拿给杨宇霆看,示意杨宇霆辞职,杨宇霆心领神会,于24日晚“不辞而别”,潜往大连去了。

综观这三个通电,其主旨是:第一,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第二,拥戴少帅,谴责老帅;第三,讨伐宇霆,以清君侧。总之,郭松龄的三个通电是,要求张作霖下野,拥戴张学良上台,清除杨宇霆等人,实行民主共和政治。

郭松龄的举兵反奉通电,得到了国内各界的声援。

11月25日,冯玉祥也发布讨伐张作霖通电,指责张作霖“不顾国家安危,人民死活,一味好战,祸及直鲁,近逼京畿;沪案发生,忍心为虎作伥,纵兵残害学生、工人,违背人道”。劝告张作霖“应当及时引退……毅然以三省政权,完全还之国民”。

李景林在郭松龄发表通电的当天,也发表了一个通电。但其强调郭松龄反奉是“清侧之役”,要求惩办杨宇霆。请求张作霖“庶政付诸少帅,借息仔肩,以娱天年”。

11月25日,广东国民政府等革命团体,在广州召开国民大会,反对卖国的段祺瑞执政府和奉系军阀,声援郭军反奉行动。群众高呼“打倒段祺瑞!”“打倒张作霖!”“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大会号召“各革命团体,联合一切反奉的军队,以扫荡扰乱中国、荼毒民主之最残暴势力”。

11月29日,李大钊以“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的名义,代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发表革命宣言:“号召一切革命力量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和奉系军阀。”

12月1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联合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革命的民众,革命的国民党,革命的军人,其速起响应北京的暴动,推倒安福系政府,建立全国统一的国民政府,政权归诸人民”。

在全国的声援下,郭松龄的部队也进行了政治动员。有的部队还编出顺口溜,以鼓舞士气。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编的:“郭军长真不善,领着大军回奉天,去大帅,锄大奸,解除百姓苦,去掉民艰难,给土地,建家园。不怕天寒与地冷,打不垮老张什么都完蛋!”

郭军改称东北国民军后,士兵戴绿色臂章,上写“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十个大字。这个口号,一语道破了官兵的心志,鼓舞了士气。郭军在行军过程中,遵守军纪,受到人民的欢迎,甚至有送开水、米汤的。

郭军在打到新民县后,于12月14日,郭松龄又发表了《敬告东三省父老书》。这个通电,矛头直指张作霖。电文开列了张作霖统治东三省14年的4大罪状:摧残教育;压制舆论;招兵害农;用人不公。公开提出“驱除杨贼,并劝张氏下野,拥戴汉卿军长出而执政”。电文最后称:“松龄刻已师抵新民,张氏残败之余,不难一鼓讨灭。恐父老受其欺蒙,不明真相,特将班师回奉各情形,略陈颠末。

并将事定后,治奉方针露饰如左:

(一)实行省自治,以发扬民气,大局定后,由各县推举代表,连同省议会,开一善后会议,公决施政方针,及应兴应革之事;

(二)保护劳工,节制资本,以消赤化隐患;

(三)免除苛税,以苏民困;

(四)练兵采精兵主义,务求淘汰匪兵,以除民害,而轻负担;

(五)整顿金融,以维民业;

(六)增加教育经费,实行强迫教育;

(七)用人以才为本,不拘党派亲疏之见;

(八)开发地利,振兴实业;

(九)整顿交通,以利商旅;

(十)肃清匪患,整顿警察。”

这是郭松龄在师抵新民时,对未来东三省如何治理所勾画的一幅美好的蓝图。他在东北要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这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政治主张。他相信会很快地攻进沈阳城。他没有料到会在新民一败涂地。

在郭松龄起事的初期,形势看好。但由此,郭松龄等军官也产生了骄兵情绪。再加上张作霖的反攻,以及日本人的干涉,后来形势急转直下,以致失败。

欢迎大家关注最优雅不会污的奇闻异事网公众号:


郭松龄率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究竟为何以失败告终?

巨流河一战以郭松龄失败而告终,很多人都会为郭松龄的失败而扼腕叹息,认为郭松龄其实是有实力对抗张作霖和张学良的,并且郭松龄手下的奉军是张作霖部队当中的精锐,那么为什么郭松龄有着这样强悍的实力,最后却兵败巨流河呢?这里面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下面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张学良的影响力

要知道郭松龄的部队几乎都是张学良的老部下,郭松龄在一开始的反奉行动当中是打着张学良的旗号,以清君侧的名义要除掉杨宇亭及张作霖周围的一些奸佞之臣,这样才获得了这些老部下的支持,而当打回山海关之后这些军官们才知道,原来张学良根本不同意这件事,并且已经回到了奉天他们对面的敌人正是张学良这也就使得郭松龄手下的很多军官开始对这场战争有个抵触的情绪,也就埋下了郭松龄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盟军的背叛

郭松龄反奉他与冯玉祥将军是有过协议的,郭松龄打回山海关之后,冯玉祥会派出自己的部队对张作霖实行两面夹击的策略,而当郭松龄已经打到巨流河下的时候,冯玉祥还是按兵不动,这直接导致了郭松林部队要*面对三面夹击使得郭松龄回天乏力,最后导致了整场战争的失败。

三:人心不在

常言说得好得民心者夺天下,而郭松龄手下的军队已经是军心动摇了,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这些部队都是张学良的老部下,当张学良站在巨流河的对岸向这些部队喊话的时候,郭松林部队的军心就已经在慢慢的松动,所有的人都不想再发动这场战争,也不想在追随着郭松龄,一个主将连自己的部队都控制不住的话,那么失败也就是迟早的事了,这才是致使郭松龄失败的最大原因。

郭松龄离反奉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为什么最后功亏一篑?

因为郭松龄错误的相信了一个人,他过分的相信了冯玉祥,因为冯玉祥之前答应他,要帮助郭松龄夺取部队的领导权,但是当时冯玉祥忙着和李景林抢夺地盘,并没有帮助郭松龄,所以郭松龄最终失败了。

一、郭松龄1883年出生,唐代著名将领郭子仪的后裔,也是中国著名爱国将领,郭松龄从小家庭贫困,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在他19岁的时候,由于父亲获得一份工作,家庭的经济有所缓解,郭松龄就可以继续的回到学校读书,在学校期间,郭松龄学习到了非常多的新兴知识,还有一些西方学,让他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好景不长,随后,日俄战争爆发,战争摧毁了当地的很多房屋,也死了很多的人,战争给郭松龄带来相当大的触动,所以开始打算从军报国。

二、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陆军学堂,学习成绩十分的优异,并且获得了非常先进的思想,在毕业后,由于带兵优秀,军事素质过硬,受到了当时陆军统领的赏识,并成为他的亲兵,一直跟随着,在1909年,郭松龄经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并成为会员,随后到北京深造,并投靠孙中山成为营长,后来回到东北结识了张学良,在张学良的推荐下,成为了东北军第二团团长,随后,由于作战勇猛,得到了赏识,慢慢的升为旅长和副司令。

三、在1925年,郭松龄听到张作霖要与南方的部队开战的时候,十分的气愤,因为他十分的反对内战,于是决定联手冯玉祥,准备除掉张作霖,而冯玉祥当时亲口答应,绝对会出兵相助,而发动了叛乱之后,结果郭松龄被冯玉祥出卖,随后兵败被杀。

率领7万精兵攻打奉天城下的郭松龄,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1925年,东北奉系军阀将领郭松龄倒戈反奉,坐拥7万号称奉系精锐的部队,自滦州起兵一路浩浩荡荡直逼奉天,然而郭松龄最终却举事失败,夫妻二人皆被杀身亡,落得个不忠不义、曝尸街头的下场。事实上,不论于情还是于理,郭松龄此次举事都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而造成郭松龄兵败身亡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张作霖的支持和直接武装进行干预

我们本文就从日本武力干预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郭松龄失败的原因!

由于日本各方面的武装干预,郭松龄面对的困难也可想而知。随即日本就在沈阳地区集结兵力,然后急电一封给了日本外交相币原喜重郎,在张作霖危险困境之时出手,此举雪中送炭,希望能够得到张作霖的支持,当然日本也是最先考虑到自己在东北境内的利益关系。在郭松龄已经稳赢的局面下,日本果然出兵了,先是占据了南满铁路附属地,之后牵制住郭松龄,然而就在刀快架到张作霖的脖子上时,日本把握住了刀,随后提出了条件,以此逼迫张作霖签订新的卖国条约,作为挡刀的条件。日本提出的条件有日本臣民在东三省和东部内蒙古,均享有商租权,还有间岛地区行政权的移让,以及吉敦铁路的归属,而这一些条件就和当初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一样,无不是卖国行为,张作霖怎么答应?刀都架在脖子上面了,只能答应了,他张作霖也是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今天的地位,他也算不上正人君子。

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为人狡黠,虽然他也并不想为虎作伥,成为日本人为害东北的爪牙,但他头脑灵活,为了尽快了解这次叛乱,他决定抓住日方这一机会,先答应下日方的要求,获得他们的帮助,其他的事日后再说,这也为张作霖之后被日方憎恨埋下了伏笔。得到了张作霖的承诺,日本方面心花怒放,日军立即行动起来。日方首先利用在东北的铁路对郭松龄进行限制,断绝了郭松龄部队快速进兵的交通线,这大大延迟了郭松龄的作战计划。但是,张作霖的奉军却通过日军控制的铁路,迅速开始集结。最后,日军乘郭松龄所部与奉军激战正酣之时,突然在郭松龄的背后发起偷袭,致使郭松龄的部队全线溃败。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从日本干预的角度来对郭松龄兵败原因的简单分析,寥寥数笔,仅供参考。而当我们反观这场战役,倘若张作霖没有日本的支持,鹿死谁手还说不一定。所以有些学者也表示:郭松龄之败,并非败于张作霖,而是败与日本帝国主义。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1)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郭松龄反奉形势大好 最后却又为何惨败而死》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5078.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