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韩信之死与吕后 萧何有什么间接相关

公元前197年,也就是韩信被贬后的第五年,大将陈豨谋反的事情又株连到韩信。阳夏侯陈豨拥兵造反,自立为代王,同时造反的还有韩、赵等诸侯国,并且和匈奴有团结。刘邦带着周勃、樊哙等将领前去平叛。刘邦亲征陈豨时期,韩信府上有个姓乐的舍人,由于得罪了客人,被韩信关了起来。这位舍人的弟弟叫乐说,也在府内当差,为营救哥哥,便去求见皇后吕雉,投诉韩信谋反。

乐说投诉说,陈豨出守赵、代边区的将军,曾同韩信有过密谈。听说过后韩信对陈豨说:“你是个可以深谈的人吗?我有话想跟你说。”陈豨说:“请将军嘱咐。”韩信说:“你如今去担任封疆大吏,是由于皇上钟爱你。不过咱们这位皇上生性多疑,只需有人向他揭发你造反,多说几次,他就会置信。到那时你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不过你也不要惧怕,真有那么一天,你在外,我在内,咱们内外夹击,天下就是咱们俩的了。”乐说还汇报说,韩信曾经预备监禁立功服劳役的囚犯,把他们编成突击队,让他们攻打皇后和太子。如今正预备入手呢。乐说说得有鼻子有眼,吕后心想,照这么说,陈豨造反面前是韩信在撑腰。吕后联想到刘邦亲征陈豨,韩信称病不去的事,越想越感觉韩信造反的事不像假的。

吕后不敢贸然惊扰韩信,怕抚慰韩信立时入手,于是喊来丞相萧何商量对策。一开局萧何感觉不能凭乐说一面之辞就治韩信的罪,然而刘邦在外,自己全权担任都城安危。万一有个闪失,如何向皇上交代。萧何心想自己和张良、韩信是兴汉三杰,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天下已定,借口寻仙学道早就开溜了,韩信不知趣结果被贬职受处罚。皇上对自己也不是齐全信赖,有时刻为了消除皇上的疑虑还故意贪污蜕化弄点小钱,买点美女养起来出点生存作风疑问,落点小把柄给皇上,顺便也降落自己在老百姓中的威信,让皇上知道自己没有野心。

萧何心说我容易吗,不能为了一个韩信给自己留下后患,当下选择韩信的事顺着吕后,宁肯信其有,无法信其无。否则的话,韩信做大将是自己介绍的,要是不划清界限,万一谋反失实自己岂不是要被牵扯出来。萧何主意拿定,就选择先下手为强,灭祸患于未作之前,免获取时刻受牵累。而吕后也在为太子即位以后如何对付一班开国元老,特意是象韩信、英布、彭越这样的枭雄而担忧。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屡次九死毕生,身上有箭伤12处,还能在位多久谁也说不清。吕后必定尽早思考后刘邦时代的政治稳固。

乐说站出来投诉韩信造反,无论是不是诬告,吕后以为并不关键也无需查明,关键的是这给吕后提供了一个哑口无言的对付韩信的时机。这一次性,没有陈平的计谋,诱骗韩信上钩的是萧何的好友之情。韩信的好友很少,被贬以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用说上朝了。这一天,萧何来劝韩信上朝,理由是皇上曾经点燃了陈豨的叛乱,天子要在长乐宫接受群臣的朝贺。

韩信真实不想去凑繁华,然而萧何的意思是:你跟皇上无心见,但太子的体面还是要给的,无论如何还是去一下比拟好。韩信不时感谢萧何的推选之恩,也不好心思十分采纳萧何的体面,只好跟着韩信返回长乐宫。刚出来,便由吕后预先布置好的武士拿下,用绳索捆绑后送往未央宫宫中的钟室杀死。

韩信临死前悲叹道:“我悔不该不用蒯通的计谋,致使落入妇人和小儿之手,这难道不是天意吗?”韩信被杀后,吕后、萧何没等刘邦回京就把韩信本族连同、母族、妻族所有杀得干洁净净,仿佛不这样做就无余以标明韩信的罪过。

刘邦平定陈豨以后回到京城,心境很复杂。司马迁用“且喜且怜”来描画刘邦的心境,喜的是韩信一死,一个死人本事再大也不会要挟大汉江山;怜的是韩信功高盖世,落得如此下场。

至于韩信有没有谋反,刘邦心思明镜似的:假设韩信真要造反,平定齐国手握重兵时不反,要等到身材拖垮、手无一兵一卒的时刻才造反?


萧何为何要对韩信痛下杀手?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

萧何之所以要设计杀害韩信,是因为萧何本身是汉朝的忠臣,跟刘邦和吕雉都是旧相知,而韩信当时本身就功高震主,被贬黜以后还想着要谋反,但是计划被吕雉提前知道了,于是吕雉便联合萧何一起将韩信除掉了。

首先,当初刘邦建立了汉朝以后,便让韩信当了楚王,而楚地就是给韩信的封地,但是当时韩信手下的兵比刘邦的更强,韩信带兵打仗的能力也比刘邦更厉害,陈平认为“陛下危矣”,于是便建议刘邦设法捉拿韩信,而韩信当时也没有做防备,于是便被刘邦擒拿了,随后还被贬黜为淮阴侯。

而后,大将陈豨去拜访韩信,韩信说:“你现在得陛下信任,别人说你谋反,陛下不会相信,但是时间长了,你恐怕会落得跟我一样的下场,不如我们起兵夺取天下,我在京城接应你,必然能确保无虞。”

其次,陈豨本身就很信任韩信,于是便真的发动反叛了,而韩信这边也准备要接应陈豨,但是当时韩信的府中有一个下人不听话受罚了,这名下人的弟弟为了救哥哥,于是便去宫中找到了皇后吕雉,揭发了韩信要谋反的事情。

吕雉得知此事以后立刻召见了萧何,跟萧何商量以后有了对策,他们决定用假消息将韩信骗进宫来杀掉,于是吕雉便让人通知文武百官进宫道喜。

韩信看到通知以后将信将疑,因为宫里面的人说刘邦已经大胜而归了,韩信担心其中有问题,于是便主动进宫查看情况,结果刚一进宫就被吕雉手下的人拿下了,后来吕雉让宫里面的宫女将韩信给杀掉了,而这个计谋就是萧何想出来的,萧何其实也不是针对韩信,他只是针对汉朝的叛贼而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何萧何会给吕后出计,陷害韩信导致韩信惨死呢?

萧何对于韩信就相当于伯牙对于钟子期,可以说是英雄惺惺相惜,当初韩信遍寻良主,寻求报复,然而终究是出生地牛犊败给了社会的残酷,项羽不爱,刘邦不惜,还是萧何慧眼识珠,终究造就了兵仙韩信。

萧何和刘邦

同时也在让韩信在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和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萧何,韩信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忍受胯下之辱的少年,而不会是影响历史的淮阴王。

然而,历史是残酷的,天下安定后,伯牙终是负了钟子期,韩信的死萧何在里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互为知己的两人,为何萧何最终背弃了韩信,使韩信留下一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的悲叹呢?

初次相见的惺惺相惜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韩信和萧何第相见的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意思就是说萧何见到韩信就认为韩信是一个奇才,反正有点一见钟情的感觉。而后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意思就是说韩信见到刘邦这哥们也不待见自己,就准备跑路,另谋出路了。

影视剧中萧何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萧何知道了这件事情后,没有和刘邦说,就直接去追自己的初恋韩信去了。刘邦知道了萧何跑的消息非常的愤怒,等到萧何把韩信追回来,刘邦和生气地说了一句:若亡,何也,意思就是说你为什么逃跑啊,我这么信任你。

萧何回答则是:大王啊,我是去追可以为您打天下的良将去了,如果没有此人,你的天下可能就没有了。然后就力荐韩信为大将,统领自己的军队。刚刚开始刘邦只想给韩信一个不大不小的将领意思一下,意思就是说我给你萧何面子,提拔他。

汉初三杰

但是萧何对刘邦说,韩信此人如果不能统领三军,那么他是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的,这才让韩信统领了韩信的军队。这就是初见韩信的时候,萧何对于韩信的态度,可以说是极其信任和欣赏。

自大的韩信、悲剧的开端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感情最终让萧何不得不听从吕后的话杀了韩信呢?这个和韩信的性格和做事方式是有关系的。韩信的个性和项羽有点像,都是比较自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韩信向刘邦要齐王这件事情来看。

在刘邦被项羽困到荥阳的时候,刘邦让韩信来救援自己,等待了几天,等到了是韩信讨要齐王的信使,当时刘邦很生气,直接说了一句: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意思就是我都快死了,你这还想着称王称霸了。

韩信

但是奈何局势危机,在张良的劝说下说了一句: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就册封了韩信为齐王,韩信才发兵救援。此时刘邦对于韩信已经心生了不满,可以说对于韩信的结局已经有了定论。

为什么说这是韩信的自大呢?韩信敢讨要齐王,证明韩信知道刘邦无法拒绝自己的请求,这是韩信的自信,但有点过头了,他忘记了现在的刘邦被困,但是刘邦出来以后如何看待自己,天下安定以后如何看待自己。

估计韩信还和拒绝项羽平分天下的的说辞一样,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大致意思就是刘邦信任我,我即使死了也不会背叛,这就是韩信的自大,甚至自大到了无知的地步。

进退维谷的萧何

自古无情帝王家,天下安定后,按照一般的顺序就是先封功臣,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秋后算账。萧何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天下初定后,萧何还是兢兢业业,得到二天下臣民的好评。

平时还好,但是有次淮南王英布谋反,唯有刘邦御驾亲征才能消除,于是令萧何总令关中的工作,本来萧何做得非常不错,但萧何的门客对萧何说,你这样完美的工作会令高祖怀疑。于是萧何就借贪腐来安慰刘邦的心。

萧何

《史记》记载,此时的刘邦上心乃安。虽然萧何的危机过去了,但是对于萧何来说,也透露出一个危险的信号,就是刘邦不完全信任自己了,再加上刘邦年纪也大了,即使完全信任自己,也不能令自己完全的善终。萧何需要一个新的依靠,那就是权势正盛的吕后。

于是韩信就成了萧何投靠吕后的投名状了,这样说虽然有些残酷,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假如当初萧何拒绝了吕后,萧何会善终吗,此处可以参考戚夫人的结局。

萧何会帮组吕后杀韩信,还有一个主导因素就是刘邦,在刘邦知道韩信死后,说了一句且喜且怜之,可见刘邦也是想要韩信的脑袋的。

韩信

关于萧何和韩信之间还流传出一个故事那就是韩信在进宫之前把自己的儿子韩莹藏了起来,萧何在韩信死后知道了这件事,就动用了自己的力量,偷偷送给了南越王赵佗收养。

此事不论真假,总而言之,萧何组吕后杀韩信,虽然显得有些黑暗,但是却是当时最好的结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权贵很多人向往普通人生活的原因吧。

韩信为什么要杀吕后,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不是韩信要杀吕后,而是吕后要杀韩信。

韩信当时已经是孤家寡人了,只偶尔和张良修订兵书,而天下越趋于集权韩信的威胁也就越小,所以对于刘邦,韩信的威胁只会越来越小,但吕后野心太大,任何有可能制衡和威胁她的人,她都要除掉,所以韩信这种军事能力超强,又羞于与哙为伍的人自然要除掉,如果把后来她除掉彭越,诛杀刘姓诸王,掌握军权等行径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其行为的目的性。

而杀韩信的事,萧何起到了关键作用,没有他的劝解韩信是不会入宫的。

所以韩信成为大将军是成于萧何的举荐,死于吕后之手,是败于萧何的诓骗。

后来刘邦醒悟了,也对萧何的行为很不满意,杀了韩信不但打乱了他后续的计划,而且还是帮吕雉做事,结果平乱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找萧何的岔,还把他下狱了。

就是为了敲打他不要倒向后党。

韩信到底做错了什么 吕后和萧何为何联手杀他

大汉王朝吕后吕后为什么串通箫何秘密杀害韩信?韩信到底做错了什么?在汉朝历史上,说起韩信不得不说,韩信是个.最牛的人物,他为大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汉朝功劳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可是他有这么大的功劳,却还能招来汉朝吕后杀身之祸。

不禁让人难以理解,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吕后和箫何非要杀掉韩信?他们做这事的后面是不是也有刘邦的默许?还是吕后和韩信的个人恩怨?韩信是个很厉害的人物,在历史上称为兵仙,他在用兵法.上,当时是无人能与他匹敌。

他用兵出神入化,常常让敌人摸不出头脑。

比如,最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典故就是韩信提出的。

那么故事是怎么回事啊,我详细说下。

话说刘邦和项羽约定好谁先攻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刘邦就天真的卖力干,卖力打仗,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刘邦第一一个攻入关中,刘邦想,这下我该是关中王了,他欣喜若狂。

可是项羽知道后,不同意刘邦做关中王,越来越因为项羽害怕刘邦做了关中王,势力越来越大,自己不好控制刘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关中有什么好的,其实关中确实挺好,关中即秦朝的首都咸阳,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附近,你想啊,秦朝的首都,很繁华的。

肯定里面的物产很丰富,很有钱,并且城防设备齐全,秦朝城墙做的防御措施很强。

要是让刘邦做了关中王,项羽肯定不会不害怕的,虽然项羽他很猛,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自己也要掂量掂量。

所以让刘邦做了汉中王(汉中王即巴蜀和汉中三郡的直接管理者)刘邦很生气后果一点不严重,因为刘邦害怕项羽,项羽是个猛人,势力强大,刘邦不敢招惹他。

所以在项羽的高压下刘邦无奈,由咸阳开赴汉中的首都南郑。

诡计多端的箫何在路上,刘邦的谋士,张良献出个主意,把我们经过的栈道都烧掉,这样来迷惑项羽的视线。

让项羽不怀疑我们会往外发展,因为项羽害怕的就是刘邦发展大了不好控制。

(项羽自 己也看出刘邦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其实韩信给刘邦立下了很多功劳,刘邦开始很欣赏韩信,也给韩信交往过密,睡则同榻、吃则同食、盖则同被。

可是到最后韩信功劳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大,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一直都有,功高盖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鲜为人知的做法。

韩信还曾提出做齐王,当时刘邦被敌军围困,希望韩.信派兵增援,韩信却偏偏这时候给他要封,太不是时候了,刘邦当时是很不高兴的不得不,封赏韩信为齐王,刘邦认为这是严重的要挟他。

从此刘邦有想杀韩信的想法。

其实这些吕后都知道,看在眼里,她也替刘邦愤怒,只不过她身为女,人不好出面罢了。

韩信辅佐刘邦建立了大汉朝后,一次刘邦带兵打代国。

据说韩信在家与代国书信往来,被下人告发,说韩信准备造反。

刘邦不在,于是禀告了吕后,吕后身为女人不知如何是好,甚是着急,一个下人提醒吕后,何不叫箫何过来商议,吕后恍然大悟,箫何来到后宫,他们商量出对策。

第二天就约韩信到后宫长乐宫,韩信刚到,就被两边早已埋伏好的壮士,绳捆索绑,韩信动弹不得。

吕后当机立断,在长钟室里把韩信杀了。

韩信临死前,韩信仰天长笑,说了这么一句话:「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乍,岂非天哉!」意思是我韩信后悔,当初不听蒯通计谋,以至于我今天会被小孩女子所欺骗,这样太不合公道了!我死不瞑目!这里的小孩韩信指的是萧何,女子韩信指的是吕后。

汉朝一代名将韩信就此陨落星辰,世间再无韩信,其实韩信的死不属于偶然,也是他自己的功劳韩信惨被害死太大,功高震主,刘邦害怕下面的人不服刘邦,会倾向韩信,所以一直看韩信不顺心,总想除掉他,虽然不是他动的手,但是他却脱不了干系。

因为没有他的默许,吕后还不敢如此大胆,杀一个功劳威望这么大的韩信齐王。

自古至今皇帝一向遵循的定律就是,有福不同享,有难咱们一块同当,等到你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了,就要卸磨杀驴了,皇权的无情自古以来不间断。

哀哉,惜哉,痛哉,一代兵仙韩信死的如此悲惨!

萧何为何要与吕后联合谋杀韩信?他的目的是什么?

萧何为何要与吕后联合谋杀韩信?他的目的是什么?鄙人所知这个问题答案大概:

1,杀韩自保,将相不和

众所周知,韩信是萧何成就的,也是败亡于萧何的,所以,韩信死于萧何的谎言,就是有着一定的复杂的缘由的,而在彼人看来,之所以萧何诓杀韩信,其道理在于,在萧何的角度,韩信是个军事权臣和外藩,是个汉帝国需要忌惮的人,尤其是韩信在楚汉战争节点,对刘邦的带着要挟意义的表功,一度惹怒了刘邦,让刘邦感到了韩信背叛的可怕性。

而身为权臣的萧何,因为是汉初的三杰,再加上他和韩信特殊的私人关系,就使得他和韩信的将相和睦,让被汉初叛乱搅得头昏脑胀的刘邦。变得多疑敏感了。故此刘邦出于对全国管理的稳固,对于勋臣外藩的消弱和屠戮,就是刘邦七年执政的关键。

2,妥协刘邦,以后铺路所以,面对强藩韩信,要证明自己和韩信,只是工作关系的萧何,选择参与吕后的诓杀韩信计划,以此证明自己的对刘邦的忠诚,同时尽管刘邦没有直接参与对韩信的杀戮,但是这个脏话“还是让自己的老婆和曾经最为倚重的萧大人来办了,而刘邦对此,只是表示不被承认而已,所以这就是说萧何笃定刘邦默认了韩信的被杀,以及韩信被杀后的相关后国, 所以萧何经过思考,选择向刘邦这君主的妥协。

再有,就是刘邦上位后,一直在平叛削藩,征战不断,身体也在每况愈下,儿子也很年轻,而吕后一代女主,必然会成为日后强力的话事人,所以,身为相国,必然要考虑刘邦身后,权力旁落的可能,于是和吕后在刘邦的默许下,勾勾指头,也是萧何在日后铺路!

萧何当时为什么不救韩信,反而和吕后一起设计杀害韩信呢?

上位者要杀下位者,作为下位者要么谋反拼一把,要么就束手待毙。同为下位者,面对上位者的命令,要么坚决执行领赏,要么不执行等死。萧何对于吕后诛杀韩信的命令,他只能执行,不执行的话两人皆死,执行的话仅韩信一人去死。权衡过后,萧何选择执行吕后的命令,因为韩信是大汉的潜在威胁,他萧何也是大汉的潜在威胁,只有执行命令处死韩信,才能向汉室表明自己的忠心,才能活下去。

汉朝建立后,刘邦迫于现实情况,不得不分封了各路异姓诸侯王,不过刘邦始终认为异姓诸侯是不可靠的,刘邦终其一身都在剿灭异姓诸侯的路上。韩信虽然也是诸侯,但是他的爵位是侯爵,不是王爵,只有王爵的诸侯才有封国。韩信本来受封为楚王,拥有楚国部分旧地,后来刘邦设计剥夺了韩信的王爵,将楚国一分为二,分封给了两位刘姓宗亲。韩信由楚王变成了淮阴侯,迁长安居住,实为软禁。萧何作为大汉丞相,在关中地区民望极高,在功臣集团中地位极高,如果他要反叛,实力跟韩信一样强大。

找借口消灭韩信和萧何是刘邦、吕后夫妻俩经常考虑的事情。刘邦常年在外征战,诛杀功臣的事情基本上是吕后在操持。吕后是一个十分精明的女人,她让萧何去请韩信入宫,并在宫中伏下甲兵,意图一举击杀韩信。如果萧何不去请韩信,那么先将萧何处死,再直接发兵击杀韩信,此为一石二鸟之计。萧何当然不愿意杀韩信,但是他不去请韩信,第一个死的人是他,第二个死的就是韩信,与其同死,不如只死一个,因此萧何去请了韩信。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为的是让韩信为大汉效力,击败西楚霸王项羽,他并没有预料到有朝一日他还得送韩信归天。

韩信死后,刘邦、吕后夫妇将目光转向了萧何。张良不忍萧何惨死,就给萧何出招,让萧何自污名节,取怒于百姓,那样的话刘邦会放他一条生路。萧何作为丞相,开始大量贪腐,还不作为,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刘邦听闻后心中大喜,减轻了杀萧何的心。刘邦将死之前,又将萧何投入大牢之中,意图处死。萧何见到刘邦后,不言功劳,只说当年一起和刘邦吃肉喝酒、偷鸡摸狗的事,刘邦闻言生情,不忍杀害萧何,最终还是将萧何放了。萧何在立嫡一事上跟吕后高度一致,故吕后对萧何无杀心,萧何终于得以善终。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韩信之死与吕后 萧何有什么间接相关》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312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