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霍去病的死亡真相:并非瘟疫而是自杀?

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薨逝,时年23岁。关于他的死因,流传较广的说法主要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隐三种,但是都经不住推敲。

首先,史书中从未见霍去病身体有何不适的记载,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他在《史记》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写霍去病之死,却详细记载了汉武帝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的全过程。以其写史的态度,这只能解释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说官方有意隐瞒或者封锁了消息。至于病死之说,只怕司马迁本人也是不相信的,所以才没有将这种说法写在《史记》中。

其次,霍去病之死是在元狩六年,而漠北大战是在元狩四年,什么样的瘟疫能有这么长的潜伏期?如果是死于瘟疫,那么沾染上瘟疫的人自然不可能是霍去病一人,但是史书中并没有将士因为瘟疫大面积死亡的记载。

最后,漠北大战后,汉、匈双方均受损伤,匈奴遣使和亲,汉朝派使者与匈奴谈条件,可匈奴不仅不接受汉方的条件,反而扣留使者,于是武帝决定再一次发动对匈战争。在这个时候,三军主将霍去病退隐,无异于拿军国大事当儿戏。

而通过对从漠北之战到霍去病死时的两年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的分析,就会发现霍去病之死另有隐情。这期间发生的事主要有以下几件。


第一,汉武帝尊霍抑卫。

自霍去病受封冠军侯起,汉武帝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军中培养霍去病,同时打压卫青的地位。汉武帝的这种行为在漠北大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史记》载,在汉武帝的战略决策中,迎战匈奴大单于的任务原本是落在霍去病身上的,只是阴差阳错,大单于却与西出定襄的卫青军团遭遇了,一番恶战之后,匈奴败退。之后东出代郡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追亡逐北,才创下不世之功。在战后的封赏上,汉武帝尊霍抑卫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跟随霍去病出征的将士大多都得以封侯,而大将军卫青不得加封,军卒皆无封侯者。

作为汉武帝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卫青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重情重义,众人都乐于听命于他。那么汉武帝为何要借助扶植霍去病来打压卫青呢?因为卫青身居高位,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妻子是长公主,这些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尽管卫青本人一直谨小慎微,但是其集团的势力实在庞大。所以汉武帝必须想办法来抑制卫氏集团的势力,这个办法就是尊霍抑卫。

而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放心地扶植霍去病的势力,是因为霍去病的性格。史书中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且不热衷于政治活动,因此他的周围不可能形成一个利益群体,也就对汉武帝构不成政治上的威胁。霍去病虽然与卫青家族有亲缘,但是他不能代表卫氏集团的利益。相反,他的异军突起,还会威胁到卫青的地位,卫氏集团的既得利益者们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他们自然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同时也是为了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


第二,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李敢。

漠北之战后,李广自杀,李氏族人都认为是卫青从中捣鬼,是以大多心有不忿。李敢怒而击伤卫青,但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起来。一年后在甘泉宫围猎之时,霍去病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射杀李敢。这件事情疑点重重:李敢打伤卫青是在元狩四年春,而霍去病射杀李敢是在次年秋,这中间的一年多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元狩五年三月,李广从弟、丞相李蔡因侵占阳陵(汉景帝陵)土地下狱,畏罪自杀。李蔡为什么要冒天大的风险去侵夺先皇的墓地?要知道那可是死罪。不久,李蔡被告发,皇帝派人去查,但还没有等到查出结果,李蔡就自杀了。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发生了霍去病射杀李敢之事,从此,李家势力被连根拔去。

只是霍去病射杀李敢的地点是在甘泉宫,甚至可以说是当着汉武帝的面,他为什么偏偏挑中这么一个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地点?所以完全可以排除蓄意谋杀的可能性,而应该是突发事件,有人故意将此事泄露给霍去病,以霍去病雷厉风行的性子和对卫青复杂的情感,当然会立刻取了李敢的性命,而不顾忌是在什么地方。

而这一切,都与卫氏集团有关。李广自杀,李氏族人认定了是卫青害死李广,江河日下且正被皇帝逐渐冷落的卫氏集团不可能坦然面对一个对他们怀恨在心的李氏高官,所以又指使人陷害李蔡。李蔡死后,继任的丞相是太子少傅,根正苗红的太子党。李蔡、李敢一死,李家就再也不会有人向卫青寻仇,霍去病也在武帝心中留下不良印象,朝臣对霍去病也必然会心增反感,可谓一石三鸟。


第三,请立三皇子事件。

元狩六年四月,由霍去病挑头,满朝文武官员上书奏请武帝册立刘闳、刘旦、刘胥三位皇子为王。武帝迫于压力,实施册立。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背后依然涉及到卫氏集团的利益。这三位皇子都是极受武帝喜爱的,而太子刘据生性仁恕温谨,不是很得雄才大略的武帝的喜欢,况且当时卫子夫年老色衰,难以得到武帝的宠幸,这一切都让卫氏集团的成员们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册立三位皇子,表面上看是对三位皇子有利,但实际上最大的获益者却是太子刘据。

霍去病当时虽然官居大司马大将军,但他在朝政上并没有太大的作为,请立三位皇子事件是史书上关于他参与朝政为数不多的记载。所以问题就出现了:平时不常参与朝政的霍去病为什么要参与这件事情,而且还是挑头人?

霍去病是一个重情的人,漠北之战后,由于汉武帝刻意地尊霍抑卫,卫氏集团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对霍去病也疏远了许多,这让霍去病感觉到了亲情的缺失。这时如果有一件事可以改变他和卫氏集团的关系,而且是他力所能及的,他是断然不会拒绝的。

以上一连串的政治事件都牵涉到了卫氏集团,那么究竟是谁一手策划了这一切?

按说,卫青应该是这个集团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是这个集团的核心,但是,这一系列的事件应该不是卫青一手策划的,除非他多年来一直表现出来的宽仁大度都是伪装。自然也不该是皇后卫子夫,她也身不由己。太子刘据当时年幼,更不可能。那么卫氏集团中谁还能有这样的手段?唯有平阳公主。论身份,她是武帝的亲姐姐,卫青的妻子,史书中对她的能力虽然记载不多,但仅从她把卫子夫献给汉武帝、委身下嫁曾经的仆人大将军卫青这两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她的权谋手段。

以平阳公主对权谋的热衷,她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都脱离她的控制,所以,当霍去病对卫青的势力造成极大威胁的时候,最想要霍去病死的,一定是最不希望这一切发生的平阳公主,而且她也完全有能力、有手段让霍去病死。

由于个人出身和经历,霍去病存在着一些先天缺陷:寡言,心高气傲。这样性格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朋友的,他的手下又大多是匈奴降将,跟着他只是为了功名利禄,不可能有什么感情。而漠北大战之后,卫氏集团跟霍去病的矛盾也激化了,几乎没有亲情可言。这样一个缺乏情感、孤独的人,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这一点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诱导之下,霍去病很有可能会走向极端,甚至是选择自杀。而且从霍去病死后,汉武帝虽然悲痛,但并没有迁怒于旁人的态度来看,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欢迎大家关注最优雅不会污的奇闻异事网公众号:


《乐透棋》汉朝名将霍去病的死亡真相难道不是瘟疫而是自杀?

元寿六年,侯霍去病,将军福马,状元,卒年23岁。

关于他的死因,流行三种说法:死、匈奴瘟疫、退休,但都经不起推敲。

首先,史书上从未有过霍去病身体不适的记载,与霍去病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值得玩味。

《史记》年,他只用“卒”字来形容霍去病的死,却详细记录了汉武帝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的全过程。

他这种写历史的态度,只能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说官方故意隐瞒或者封锁消息。

至于死论,恐怕司马迁自己也不信,所以《史记》年也没写。

其次,霍去病死于元寿六年,漠北之战死于元寿四年。

什么样的瘟疫有这么长的潜伏期?如果霍去病死于瘟疫,他不可能是唯一一个感染瘟疫的人,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士兵大规模死于瘟疫。

最后北方战争后,中匈受伤,匈奴派特使与匈奴谈判。

但是匈奴人不仅不接受中国的条件,还扣留了他们的使者,于是汉武帝决定再次对匈牙利发动战争。

此时总司令霍去病退役,无异于玩弄军功。

通过对这两年几件大事的分析,从漠北之战到霍去病之死,可以发现霍去病之死背后隐藏着什么。

这期间发生的事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武帝非常尊敬霍伟。

自从霍去病加冕后,汉武帝就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军队中培养霍去病,同时打压卫青的地位。

汉武帝的这种行为在漠北战争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史记》年的记载,在汉武帝的战略决策中,面对匈奴单于的任务原本落在了霍去病身上,但这是一个失误,单于遭遇了西征定襄的卫青军团。

经过一场激战,匈奴输了。

之后,有大将称号的古将军霍去病,离开了东方的代县,追杀至死,到了北方,才大有作为。

战后汉武帝尊霍抑魏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战争中跟随霍去病的士兵大多被追封,唯独卫青将军不能被追封,没有士兵被追封。

卫青作为汉武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在反匈奴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加上卫青彬彬有礼,温柔大方,重情重义,大家都愿意服从他。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通过支持霍去病来打压卫青呢?因为卫青地位很高,姐姐是皇后,侄子是太子,妻子是公主。

这些人自然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虽然卫青本人一向谨小慎微,但他的团队确实很强大。

所以汉武帝必须想办法打压魏国的势力,也就是尊霍抑魏。

汉武帝之所以能稳妥地扶持霍去病的势力,是因为霍去病的性格。

据史书记载,霍去病是“一个什么都不说却敢担当的人”,不热衷于政治活动。

所以不可能在他周围形成利益集团,不会对汉武帝造成政治威胁。

霍去病虽然和卫青家族有关系,但不能代表卫青集团的利益。

相反,他的异军突起也会威胁到卫青的地位。

魏的既得利益者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

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同时保住卫青和他们的既得利益。

其次,霍去病开枪打死了李广志的儿子李赣。

漠北之战后,李广自杀,黎族人认为卫青在作弄自己,所以多数人不满。

李生气了,伤害了卫青,但卫青事后没有说出来,反而藏了起来。

一年后,霍去病在甘泉宫打猎时勃然大怒,开枪打死了李赣。

关于这一点有许多疑问:李赣在就职典礼的第四年春天打伤了卫青,而霍去病在次年秋天枪杀了李赣。

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这期间发生的事情,被很多人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元五年三月,李广因侵占杨陵土地,被其弟、宰相蔡礼下狱自杀。

蔡礼为什么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入侵先帝的墓地?你知道,那是死罪。

很快,蔡里被告知,皇帝派人去查了,还没查到结果,蔡里就自杀了。

不到半年,霍去病被枪毙,从此李家连根拔起。

只有霍去病射杀李赣的地方是在甘泉宫,甚至是在汉武帝面前。

他为什么要为自己选择这么一个害人的地方?所以可以完全排除故意杀人的可能,但应该是突发事件。

有人故意泄露给霍去病的。

以霍去病的刚毅性情和对卫青的复杂感情,李赣当然会立马毙命,丝毫不顾忌自己身在何处。

都是关于魏集团的。

李广自杀后,黎族人认定是卫青杀了李广,日渐没落又被皇帝冷落的魏群无法面对恨他们的李高官,于是下令陷害。

蔡瑁死后,继任的宰相是少府君,根源是大红太子党。

随着的死亡,李家绝不会再向卫青报仇。

霍去病也在梁武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朝臣们势必对霍去病更加反感,一举两得。

第三,请制造三太子事件。

元六年四月,霍去病带头,满清文武百官上书,请求武帝立刘虹、刘旦、刘绪为王。

迫于压力,武帝立为帝。

这个事件表面上是孤立事件,但还是涉及到魏集团的利益。

这三位太子都很受汉武帝的欢迎,而刘禹锡,按照他的性格,却不太受汉武帝的欢迎。

再加上当时卫子夫年事已高,得不到汉武帝的宠信,这让魏氏集团的成员感到了威胁。

所以,册封三皇子,表面上是对三皇子有利,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是刘裕新。

当时霍去病虽然是司马将军,但是在政务上做的并不多。

邀三太子事件是史书中为数不多的关于他参与政务的记载。

于是,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平时不参与政务的霍去病参与了这件事,而且还在牵头?霍去病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漠北之战后,由于汉武帝有意尊霍抑魏,魏派受到威胁,疏远了霍去病,使霍去病感到感情缺失。

这个时候,如果有什么事情可以改变他和韦氏词典集团的关系,而且是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他绝对不会拒绝。

上述一系列政治事件都涉及韦伯斯特集团,那么这一切是谁策划的呢?按说,卫青应该是这个团体最重要的人物,最核心的人。

但这一系列事件应该不是卫青一手策划的,除非他多年来一直在变相宽大为怀。

自然,不应该是魏如昀子夫。

她控制不住自己。

刘雨欣那时候还小,更不可能。

那么韦伯斯特集团中谁能有这样的手段呢?只有平阳公主。

至于她的身份,她是汉武帝的妹妹,卫青的妻子。

虽然史书上对她的能力记载不多,但我们只能从两件事看出她的谋略:她把卫子夫献给汉武帝,并答应嫁给她以前的臣子卫青将军。

平阳公主对权谋风格的热衷,让她无法驾驭这一切。

所以,当霍去病对卫青的势力构成巨大威胁的时候,最希望霍去病死的平阳公主,一定是最不希望这一切发生的公主。

她有能力也有手段让霍去病死。

由于个人背景和经历,霍去病有一些先天缺陷:沉默寡言,意气风发。

这种性格的人不会有朋友。

他的手下大多是匈奴人。

他们跟着他只是为了名利,不可能有任何感情。

漠北战争后,魏集团与霍去病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几乎没有感情。

这样一个缺乏情感的孤独的人,很容易走极端。

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霍去病很可能走向极端,甚至自杀。

况且霍去病死后,汉武帝很难过,但他并没有拿别人的态度来出气。

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霍去病死亡真相:并非瘟疫是自杀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有很多人会说是瘟疫,但是真正的真相如何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八一八霍去病死亡真相:并非瘟疫是自杀。

霍去病死亡真相:并非瘟疫是自杀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为反击匈奴奠定的坚实的基础,也是匈奴人真正认识到了汉人的可怕。

武帝时期闪耀在大漠抗击匈奴的两位名臣事迹将千古流芳,卫青和霍去病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时期,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兴起了一个游牧民族——匈奴族。

秦末汉初,即匈奴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统治时期,匈奴势力达到极盛,统治着东到大兴安岭,西到祁连山、天山,北到贝加尔湖,南到河套的广大地区。

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物和奴隶,经常南下骚扰中原王朝的北部边疆。

西汉初年,汉王朝由于经济力量尚未恢复起来,而且内部不够稳定,从刘邦到汉武帝初年,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的礼物和金钱。

但是,和亲政策并没能阻挡匈奴贵族的掠夺,北部边疆的生产时常遭到破坏,无数汉族人民被抢走或杀死。

汉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大汉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

汉武帝决定改变和亲政策,发动了全面反击匈奴的大规模战争。

没有汉武帝的征伐,汉朝就会永远处于屈辱的地位,汉地的财富会源源不断地馈赠给匈奴,而这些并不能保证北部边疆的安宁。

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为反击匈奴奠定的坚实的基础,也是匈奴人真正认识到了汉人的可怕。

武帝时期闪耀在大漠抗击匈奴的两位名臣事迹将千古流芳,卫青和霍去病正是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

抗击匈奴的第一位杰出将领卫青。

卫青,字仲卿,西汉河东平阳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他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

汉武帝时期,大汉改变了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

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

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

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

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

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斩首700人,取得胜利。

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

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

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了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

汉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

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

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

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

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

武帝决定避实击虚,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

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

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

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

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

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

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匈奴贵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

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

这次总兵力有十几万人。

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

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

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

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

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

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

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

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

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

这样是不能鼓励将士奋力作战的。

他们三人怎敢接受封赏。

汉武帝随后又封赏了随从卫青作战的公孙敖、韩说、公孙贺、李蔡、李朔、赵不虞、公孙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

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撅。

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上郡。

公元前123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

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

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

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

但是,右将军苏建和前将军赵信与匈奴打了一场遭遇战,汉军死伤惨重,苏建突围逃回,赵信本是匈奴降将,兵败后就又投降了匈奴。

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

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

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

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5年。

抗击匈奴的第二位杰出将领霍去病。

霍去病,河东郡平阳县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

他的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的奴婢,在与平阳县衙役霍仲孺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十分艰苦。

但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了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公元前123年春,汉武帝再次组织对匈奴的反击战争,这年,霍去病刚刚18岁。

他听说舅舅又要出征,便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向汉武帝请战。

汉武帝见他少年英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骠姚校尉,由卫青挑选了800名骁勇矫捷的骑兵归他指挥。

霍去病率领800骁骑一往无前地向北奔去。

莽莽草原,人迹全无。

他们不知不觉地走了好几百里,将近黄昏,忽然发现前方远处有一片黑点。

霍去病判断应是匈奴的营帐,当即命部下衔枚而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去。

匈奴兵根本没想到汉军会这么远地杀来,顿时一片混乱。

霍去病身先士卒,首先闯入匈奴营帐,800骁骑个个勇猛无比,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这次战役,霍去病功居第一,其他各路有胜有负。

卫青将战争的经过报告了汉武帝。

汉武帝对霍去病大加赞赏,说:剽姚校尉霍去病,以800骁骑斩杀匈奴兵2028人,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籍若侯产及相国、当户等将官多人,生擒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出奇制胜,勇冠全军。

以2500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河西地区即今天的河西走廊,在黄河以西,祁连山、合黎山之间,地势低平,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

原来这里由月氏人居住,后来被匈奴侵占,成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领地。

汉武帝想与大月氏及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发动了河西战役。

公元前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出发,攻打匈奴。

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所至,势如破竹,穿过五个匈奴王国,转战六日,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与匈奴发生激战。

霍去病率部勇猛异常,横冲直撞,阵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8900多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体屠王的祭天金神像。

汉军大获全胜。

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增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

这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这次战役,以霍去病、公孙敖率领的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出发,另派李广、张骞率一万多人从右北平出发,攻击匈奴左贤王,策应西征的主力军。

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

霍去病与公孙敖联系不上,只好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

匈奴被他神妙莫测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祁连山麓一战,被打得大败。

这次战役,总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

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120多人,歼灭匈奴兵人。

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

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几乎与舅舅卫青相当了。

霍去病在攻取河西走廊的战役中以骠骑将军率精骑万人从陇西出发,转战五个匈奴属国,几乎抓住单于的儿子。

在与浑邪王、休屠王部遭遇后大获全胜,杀死了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俘虏了浑邪王的儿子、相国、都尉和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匈奴在河西十分之七的军力被一举消灭,河西走廊从此被打通。

同年霍去病再次远征。

他率军深入大漠千里后突然南下,一举击破浑邪王、休屠王部,计俘虏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共59人,斩俘3万多人。

几乎清除了河西走廊全部的匈奴势力。

此战堪称战争史上的奇迹。

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河西之战不但断绝了匈奴和南方羌族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打通了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这的确是大汉帝国最伟大的功绩之一。

从一个摇摇欲坠的新生国家到武帝时代的文治武功,汉朝已全然成为一个伟大的帝国。

数代人为之所困的匈奴边患终于得到缓解。

霍去病一生曾四次领兵出塞攻打匈奴,共歼敌11万多人。

他平时少言寡语,战场上却勇猛无比。

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常常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却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何必定拘古法呢?他是凭借战场上的直觉指挥战斗的,随机应变,闪电式行动,使他百战百胜,成为名扬后世的一代名将。

霍去病屡立战功,获得了高官厚禄,但他把个人的享受搁在一边,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河西战役胜利后,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的卓越战功,特意命人在长安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满意。

霍去病谢绝了汉武帝的好意,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大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

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霍去病之死:病逝、瘟疫、退隐,其实都不是,为何说他是自我毁灭的?

霍去病的死因,有很多人认为他可能是病逝,可能是瘟疫,可能是隐退,但我认为可能都不是的,霍去病可能是自杀身亡的,霍去病可是差诧风云的一代将军,他当时作为攻打匈奴的将领,并且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而且汉武帝很看重这个人,但他的死因一直是个秘,就算他不是自杀,汉武帝也没能找到他被害死的原因,来公布于天下。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从《史记》的角度来写霍去病的死亡,司马迁作为《史记》的编写者,写历史的人,必然要做到严谨科学,对每个历史事件要根据历史史实来写,但是尽管这本书在如此严谨的条件下,写霍去病死去的时候,也只是只写了霍去病卒,简单了结,难道这其中没有点什么吗?我觉得这件事肯定远不止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霍去病作为一代枭雄,死的时候就一个卒字了结,也太过于草率了吧,这肯定是说不过去的。所以霍去病死因不简单,如果是得瘟疫的话,那么霍去病随行的将士和士兵肯定也都得了,但是书中也没有写霍去病的部队得了瘟疫这一说。

再来看看归隐说,汉武帝一手栽培了霍去病,目的是为了牵制卫青,而霍去病功劳如此之大,汉武帝肯定不会放他走的,所以归隐这一说法,根本不可能,霍去病在汉武帝的栽培之下,自己心里肯定知道,他为了报答汉武帝,肯定要打压卫青集团,但是这又是自己的舅舅。而霍去病的死,正是和这有关系,霍去病的死亡和卫青集团绝对有关。

我觉得霍去病这个人,平日对政治上不感兴趣,肯定是两方都不想得罪,然后思来想去觉得十分忧郁,最后在别人的唆使之下,自行了结了。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霍去病的死亡真相:并非瘟疫而是自杀?》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5150.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