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荆州牧刘表带甲十万为什么不能成大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刘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取之不难。如果跨有荆、益两州,再实行一个好的内外政策,则霸业可成。鲁肃在劝孙权时也说:为将军计,应该是立足江东,然后进伐荆州的黄祖和刘表。如果得到了整个江南再加荆州,就可以建国称帝图天下,成就汉高祖刘邦的事业。对于荆州来说,别人都认为这是一块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好地方,刘表守在这儿为什么却无所作为,最终不能像曹、刘、孙权一样成就大事呢?


刘表也曾经有过开疆拓土的豪壮

刘表字景升,汉灵帝时期从大将军掾升为北军中侯。汉灵帝去世后,刘表做了荆州刺史。刘表初到荆州,可以说是单人匹马来到了宜城(襄阳所辖)。初到荆州的刘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荆州各地乡间宗族土豪结伙为寇,且势力强盛,他们根本就不会把一个外来的刺史当回事。袁术驻扎在鲁阳,整个南阳郡已经归袁术所有。长沙太守苏代、华容县的贝羽也在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还有据守襄阳城里的张虎、陈生,也都不是刘表能指挥得了的。刘表请来了蒯良、蒯越和蔡瑁,向他们请教良策。蒯良向刘表建议,对普通百姓要施行仁义,这样老百姓就会像流水一样前来归附。蒯越告诉刘表,要先解决宗贼问题。这些人的头领都贪婪暴虐,人们都非常害怕他们。如果以利益诱惑他们前来,将作恶多端者除掉,将一般的人安抚任用,就必然会得到全州人的拥护。有了兵众,得到了民心,然后南据江陵,北守襄阳,那么,荆州八个郡,发一道命令就可以平定了。刘表听从了两人的建议,收编了宗贼兵,招降了襄阳的张虎、陈生,结果是江南很快得到了平定。而这时候,崤山以东的义军纷纷兴起,刘表也集合荆州兵驻扎在襄阳。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董卓才会说,刘表是他的强敌之一。

初平三年(公元192),驻扎在南阳的袁术和孙坚联合起来,想夺取荆州。袁术让孙坚进攻刘表,结果孙坚被流箭射死,袁术的企图落空。等到董卓被杀,他的部将李傕、郭汜进入长安,想连结刘表作为外援,就上表封了刘表一个镇南将军,封他为成武侯,还授予他符节。在这时,刘表已经成为一个很有势力的诸侯了。

建安二年(公元197),张济带领部众来到穰城(今河南邓州),在攻城时,被流箭射中而死。这时候,荆州的官员都来向刘表道贺,刘表说:“张济因走投无路前来,主人对他无礼,导致了兵戎相见,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张济死后,他的部众都归了侄子张绣,正是有了刘表的这番内心的表露,张绣才率众归附了刘表,而他的这些部众也乐于归附。

刘表从几乎是“单马入宜城”,到拥有“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不过是十几年时间,能有这番业绩,应该说也不失为一时豪杰。再看他在对待张济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是一个明事理之人。张济作为董卓旧部,已经是一个成名将军,他带着部众前来,刘表不能接纳,和他刀兵相见,也是那个时期诸侯的通常做法。张济战死,刘表并没有表现出喜形于色,而是还有些惺惺相惜,可以看出做人并不那么轻狂,这恐怕要比袁绍要厚重得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其为人。

然而,当时的人贾诩说,刘表只是一个和平之世的人才,乱世是没有作为的;郭嘉说,刘表只是一个“座谈客”;甘宁说,刘表思虑不远。然而,如上所说,刘表也曾打破了袁术和孙坚的联合进攻、打败了张济而收编了其队伍,向南收复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可以说,荆州的地盘也是刘表一郡一县打下来的。那么,拓地千里,带甲十万的刘表,在有了一个强大的荆州后,为什么反而碌碌无为了呢?


不能胸怀天下,只想占地为王

荆州是个英雄可用武之地,刘表的后期荆州周边环境也不错。荆州的南部东有孙权、西有刘璋;北部较大的诸侯就是曹操和袁绍,而袁绍早就和刘表结盟,并且还在中间隔着曹操。刘璋这个人暗弱无能,这在当时天下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不可能对刘表形成威胁。孙权倒是雄才大略,可因为早期忙于经营江东,后来染指荆州,却被刘表的属下黄祖挡在江夏。这时候,刘表如果有曹操或者刘备的志向,无论是向北或者向南,都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在南部,他可以趁着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机会向东全力打败孙权,或者是向西进攻刘璋。在北部,可以应袁绍之约夹击曹操,也可以助曹操共击袁绍。说到底,他就是想当一个占地为王的诸侯,根本就没有曹操、刘备一般的胸怀大志,在这个方面,甚至连袁绍也不如。

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时,曾经派人联络刘表,想南北夹击曹操。刘表同意了,但并没有付诸行动,当然了,他也没有帮助曹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应该说这是刘表在观望等待。在两家大打出手时,另一方(或多方)坐山观虎斗是当时通常的做法。曹操曾经说自己是拿着兖州和豫州来对付天下的六分之五,但曹操并没有和四方的诸侯同时开战。为什么?就是诸侯都在观望等待,都在幻想着渔翁得利,战事离自己远一点的,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是真帮他人者少,倒是不乏背后下黑手、过河拆桥者,比如说刘备和袁术相争,吕布趁机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刘表不帮助任何一方,正是想坐享“渔翁之利”,这就是要“观天下变”。但这种“袖手旁观”的做派不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的做法。刘表的从事中郎将韩嵩就说:“豪杰相争,两雄相持,天下的重任就在于将军(刘表)了。将军如果想有所作为,起兵利用他们的弊端就可以成功。如果不这样,那就一定要选择好您要追随的人。将军您拥有十万大军,安坐在那里观望,看到贤人不能帮助,人家请求调节又不做,这两家的怨气必定集中在将军身上,将军不可能保持中立。”可惜刘表只是观望,并没有有所作为,就这样错失良机,等到曹操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冀州,回过头来就对付他了。


荆州决策集团都是胸无大志之人

除了本人胸无大志,刘表在官渡之战时犹豫观望还有一个原因,决策集团都在考虑着要不要依附曹操,而眼光并没有放眼四方。而在替曹操说话的这些人,并不是被曹操收买了,而是看出了曹操的“明哲”,刘表不是他的对手!如从事中郎将韩嵩、别驾刘先虽然对刘表说了“天下的重任就在于将军”的话,接下来却落脚在曹操身上,说:“凭曹操的明哲,天下的贤能都归依他,看那趋势一定会攻下袁绍,然后举兵进攻江汉,恐怕将军不能抗击。因此替将军打算,不如帅全州归顺曹公,曹公必定会深深地感谢将军。将军由此会永远享受福祚,并流传给后代,这是万全之策。”刘表的大将军蒯越也这样劝刘表。刘表犹豫不决,就派韩嵩到曹操那儿去探个虚实。韩嵩回来后,不但尽力述说曹操的威望恩德,还劝刘表派儿子去做人质。

那么,韩嵩等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呢?应该说,事情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曹操手里有一个汉献帝,归依了他,等于是表面上回到了朝廷。另外就是,早期诸侯哪一个遇到曹操不是以失败告终?从韩嵩等人这方面看问题,是有道理的。另一方面,诸侯依附于人,会有一个好结果吗?袁绍曾经是韩馥的属下,韩馥将冀州让给了他,他却并没有好好地安置韩馥。韩馥还是无奈出走。张邈曾经是曹操最好的兄弟,但曹操一度和袁绍结盟时,袁绍就要求曹操杀了他。还有刘备,归降了曹操,在京城里只是当了一个闲官。所以,从刘表来说,他又不得不考虑,如果投降曹操,自己的境况会不会和这些人一样?鲁肃在劝说孙权时说过,别人投降都可以得到个一官半职,日后可以逐步升迁,唯独他孙权不行。事实也是这样,刘表死后,蒯越等十五人都封了列侯。可能有人要说,刘表的儿子刘琮不是也被任命为青州刺史了吗?关键是,第二代和第一代的创业者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这时候荆州有一个刘备,刘琮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即便如此,刘琮也是不能够在荆州继续任职的。

但不管怎么说,最不应该的就是消极等待,没有丝毫动作。一个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往往容易志得意满,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状况,让刘表在这一时期无所作为,此后在南北两线被动挨打。


不能任用新人也是他的最大缺陷

刘表在荆州,重用当地豪族,如蒯良的蒯氏家族、蔡瑁的蔡氏家族以及江夏的黄氏家族等等,这在早期为他的立足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限制了一些优秀人才的使用和才能的发挥。如江淮一带的优秀人才,很多都跑到东吴那儿去了,来到刘表手下的却很少。相反地,荆州大量的人才,不是埋没在当地,就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当中有文武代表性的三人,诸葛亮、庞统和黄忠。诸葛亮和庞统并称为卧龙和雏凤,有人说得两人当中的一个可以得天下,刘表不应该没有听说过这两人,可是他一个都没有用。如果说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在有意识地等待明主的出现,那庞统呢?他可是在周瑜手下做事的。即便是诸葛亮的有意“蛰伏”,也是看透了刘表的无所作为。正因为如此,黄忠在荆州默默无闻,到了刘备手下才会成为大将。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不思进取是不会有作为的,而不作为想在乱世中立足都很难,更不用说是成就什么大事。所以说,刘表的碌碌无为,正是他安于现状,只想看住眼前这点儿既得利益所致。问题在于,在这个诸侯纷争的年代,刘表与南北两大枭雄孙权和曹操相邻,荆州在他人眼里又是这么大一块肥肉,一个不作为的人,想相安无事可能吗?

欢迎大家关注最优雅不会污的奇闻异事网公众号:


解密:荆州牧刘表带甲十万为什么不能成大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刘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取之不难。如果跨有荆、益两州,再实行一个好的内外政策,则霸业可成。鲁肃在劝孙权时也说:为将军计,应该是立足江东,然后进伐荆州的黄祖和刘表。如果得到了整个江南再加荆州,就可以建国称帝图天下,成就汉高祖刘邦的事业。对于荆州来说,别人都认为这是一块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好地方,刘表守在这儿为什么却无所作为,最终不能像曹、刘、孙权一样成就大事呢?

刘表也曾经有过开疆拓土的豪壮

刘表字景升,汉灵帝时期从大将军掾升为北军中侯。汉灵帝去世后,刘表做了荆州刺史。刘表初到荆州,可以说是单人匹马来到了宜城(襄阳所辖)。初到荆州的刘表,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荆州各地乡间宗族土豪结伙为寇,且势力强盛,他们根本就不会把一个外来的刺史当回事。袁术驻扎在鲁阳,整个南阳郡已经归袁术所有。长沙太守苏代、华容县的贝羽也在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还有据守襄阳城里的张虎、陈生,也都不是刘表能指挥得了的。刘表请来了蒯良、蒯越和蔡瑁,向他们请教良策。蒯良向刘表建议,对普通百姓要施行仁义,这样老百姓就会像流水一样前来归附。蒯越告诉刘表,要先解决宗贼问题。这些人的头领都贪婪暴虐,人们都非常害怕他们。如果以利益诱惑他们前来,将作恶多端者除掉,将一般的人安抚任用,就必然会得到全州人的拥护。有了兵众,得到了民心,然后南据江陵,北守襄阳,那么,荆州八个郡,发一道命令就可以平定了。刘表听从了两人的建议,收编了宗贼兵,招降了襄阳的张虎、陈生,结果是江南很快得到了平定。而这时候,崤山以东的义军纷纷兴起,刘表也 *** 荆州兵驻扎在襄阳。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董卓才会说,刘表是他的强敌之一。

初平三年(公元192),驻扎在南阳的袁术和孙坚联合起来,想夺取荆州。袁术让孙坚进攻刘表,结果孙坚被流箭射死,袁术的企图落空。等到董卓被杀,他的部将李唷⒐汜进入长安,想连结刘表作为外援,就上表封了刘表一个镇南将军,封他为成武侯,还授予他符节。在这时,刘表已经成为一个很有势力的诸侯了。

建安二年(公元197),张济带领部众来到穰城(今河南邓州),在攻城时,被流箭射中而死。这时候,荆州的官员都来向刘表道贺,刘表说:“张济因走投无路前来,主人对他无礼,导致了兵戎相见,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贺。”张济死后,他的部众都归了侄子张绣,正是有了刘表的这番内心的表露,张绣才率众归附了刘表,而他的这些部众也乐于归附。

刘表从几乎是“单马入宜城”,到拥有“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不过是十几年时间,能有这番业绩,应该说也不失为一时豪杰。再看他在对待张济的态度上,也可以看出是一个明事理之人。张济作为董卓旧部,已经是一个成名将军,他带着部众前来,刘表不能接纳,和他刀兵相见,也是那个时期诸侯的通常做法。张济战死,刘表并没有表现出喜形于色,而是还有些惺惺相惜,可以看出做人并不那么轻狂,这恐怕要比袁绍要厚重得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其为人。

然而,当时的人贾诩说,刘表只是一个和平之世的人才,乱世是没有作为的;郭嘉说,刘表只是一个“座谈客”;甘宁说,刘表思虑不远。然而,如上所说,刘表也曾打破了袁术和孙坚的联合进攻、打败了张济而收编了其队伍,向南收复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可以说,荆州的地盘也是刘表一郡一县打下来的。那么,拓地千里,带甲十万的刘表,在有了一个强大的荆州后,为什么反而碌碌无为了呢?

不能胸怀天下,只想占地为王

荆州是个英雄可用武之地,刘表的后期荆州周边环境也不错。荆州的南部东有孙权、西有刘璋;北部较大的诸侯就是曹操和袁绍,而袁绍早就和刘表结盟,并且还在中间隔着曹操。刘璋这个人暗弱无能,这在当时天下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不可能对刘表形成威胁。孙权倒是雄才大略,可因为早期忙于经营江东,后来染指荆州,却被刘表的属下黄祖挡在江夏。这时候,刘表如果有曹操或者刘备的志向,无论是向北或者向南,都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在南部,他可以趁着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机会向东全力打败孙权,或者是向西进攻刘璋。在北部,可以应袁绍之约夹击曹操,也可以助曹操共击袁绍。说到底,他就是想当一个占地为王的诸侯,根本就没有曹操、刘备一般的胸怀大志,在这个方面,甚至连袁绍也不如。

袁绍和曹操在官渡相持时,曾经派人联络刘表,想南北夹击曹操。刘表同意了,但并没有付诸行动,当然了,他也没有帮助曹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应该说这是刘表在观望等待。在两家大打出手时,另一方(或多方)坐山观虎斗是当时通常的做法。曹操曾经说自己是拿着兖州和豫州来对付天下的六分之五,但曹操并没有和四方的诸侯同时开战。为什么?就是诸侯都在观望等待,都在幻想着渔翁得利,战事离自己远一点的,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是真帮他人者少,倒是不乏背后下黑手、过河拆桥者,比如说刘备和袁术相争,吕布趁机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刘表不帮助任何一方,正是想坐享“渔翁之利”,这就是要“观天下变”。但这种“袖手旁观”的做派不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的做法。刘表的从事中郎将韩嵩就说:“豪杰相争,两雄相持,天下的重任就在于将军(刘表)了。将军如果想有所作为,起兵利用他们的弊端就可以成功。如果不这样,那就一定要选择好您要追随的人。将军您拥有十万大军,安坐在那里观望,看到贤人不能帮助,人家请求调节又不做,这两家的怨气必定集中在将军身上,将军不可能保持中立。”可惜刘表只是观望,并没有有所作为,就这样错失良机,等到曹操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冀州,回过头来就对付他了。

荆州决策集团都是胸无大志之人

除了本人胸无大志,刘表在官渡之战时犹豫观望还有一个原因,决策集团都在考虑着要不要依附曹操,而眼光并没有放眼四方。而在替曹操说话的这些人,并不是被曹操收买了,而是看出了曹操的“明哲”,刘表不是他的对手!如从事中郎将韩嵩、别驾刘先虽然对刘表说了“天下的重任就在于将军”的话,接下来却落脚在曹操身上,说:“凭曹操的明哲,天下的贤能都归依他,看那趋势一定会攻下袁绍,然后举兵进攻江汉,恐怕将军不能抗击。因此替将军打算,不如帅全州归顺曹公,曹公必定会深深地感谢将军。将军由此会永远享受福祚,并流传给后代,这是万全之策。”刘表的大将军蒯越也这样劝刘表。刘表犹豫不决,就派韩嵩到曹操那儿去探个虚实。韩嵩回来后,不但尽力述说曹操的威望恩德,还劝刘表派儿子去做人质。

那么,韩嵩等人说的有没有道理呢?应该说,事情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曹操手里有一个汉献帝,归依了他,等于是表面上回到了朝廷。另外就是,早期诸侯哪一个遇到曹操不是以失败告终?从韩嵩等人这方面看问题,是有道理的。另一方面,诸侯依附于人,会有一个好结果吗?袁绍曾经是韩馥的属下,韩馥将冀州让给了他,他却并没有好好地安置韩馥。韩馥还是无奈出走。张邈曾经是曹操最好的兄弟,但曹操一度和袁绍结盟时,袁绍就要求曹操杀了他。还有刘备,归降了曹操,在京城里只是当了一个闲官。所以,从刘表来说,他又不得不考虑,如果投降曹操,自己的境况会不会和这些人一样?鲁肃在劝说孙权时说过,别人投降都可以得到个一官半职,日后可以逐步升迁,唯独他孙权不行。事实也是这样,刘表死后,蒯越等十五人都封了列侯。可能有人要说,刘表的儿子刘琮不是也被任命为青州刺史了吗?关键是,第二代和第一代的创业者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这时候荆州有一个刘备,刘琮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即便如此,刘琮也是不能够在荆州继续任职的。

但不管怎么说,最不应该的就是消极等待,没有丝毫动作。一个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往往容易志得意满,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状况,让刘表在这一时期无所作为,此后在南北两线被动挨打。

不能任用新人也是他的最大缺陷

刘表在荆州,重用当地豪族,如蒯良的蒯氏家族、蔡瑁的蔡氏家族以及江夏的黄氏家族等等,这在早期为他的立足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限制了一些优秀人才的使用和才能的发挥。如江淮一带的优秀人才,很多都跑到东吴那儿去了,来到刘表手下的却很少。相反地,荆州大量的人才,不是埋没在当地,就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这当中有文武代表性的三人,诸葛亮、庞统和黄忠。诸葛亮和庞统并称为卧龙和雏凤,有人说得两人当中的一个可以得天下,刘表不应该没有听说过这两人,可是他一个都没有用。如果说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在有意识地等待明主的出现,那庞统呢?他可是在周瑜手下做事的。即便是诸葛亮的有意“蛰伏”,也是看透了刘表的无所作为。正因为如此,黄忠在荆州默默无闻,到了刘备手下才会成为大将。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不思进取是不会有作为的,而不作为想在乱世中立足都很难,更不用说是成就什么大事。所以说,刘表的碌碌无为,正是他安于现状,只想看住眼前这点儿既得利益所致。问题在于,在这个诸侯纷争的年代,刘表与南北两大枭雄孙权和曹操相邻,荆州在他人眼里又是这么大一块肥肉,一个不作为的人,想相安无事可能吗?

刘表手握十万重兵,为何不能再那个时代干成事?

外有强敌环伺,内无可用之才,刘表自己又没有逐鹿天下的雄心壮志,自然无法在三国这样的乱世取得成功。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论演技派刘备是代表人物;玩阴谋诡计曹操当仁不让,是绝对的第一名;孙权手下人才众多,是后来居上的强者。这样一看,年老体衰又没有雄心壮志,空有实力的刘表自然无法成事。作为汉室宗亲,曾经的刘表是愤世嫉俗的“愤青”,想凭自己的努力中兴汉室,赶走奸臣。不过现实和刘表开了个玩笑,终其一生他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反而活的越久,越胆小。

在年老的刘表看来,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发展军事力量,能够自保就可以。至于外面纷乱的战争,就由他们去吧,反正自己无能为力。这样的刘表,其实是想在荆州养老,并不想带着自己手下的十万雄兵逐鹿天下。在思想层面上已经输给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刘表,自然不可能在三国这样的乱世取得成功。

即使是刘表想要逐鹿天下,手下也没有可用的人才。纵观三国历史,叫得上名字的文臣武将基本集中在刘备、孙权、曹操手下,和刘表没有关系。虽然刘表拥兵十万,但军队数量并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人才也很重要。就像东晋时期的谢安,可以带领八万北府兵大败苻坚的80万前秦军队,刘表手下并没有像谢安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他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宁可在荆州“养老”,也不愿冒风险出去抢地盘。

而且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刘备、曹操、孙权都盯着。刘表知道,凭借手下的十万军队能把荆州看好,不被外面的强敌吞并就不错了。要想分兵去攻打天下,实在是分身乏术。

坐镇荆州拥兵10万的刘表为什么一直没能争霸天下呢?

在东汉末年,刘表这位诸侯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一方面,刘表年少成名,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北军中侯,而在荆州刺史王睿死后,刘表受命前去担任荆州刺史,可是朝廷并没有派一兵一卒保护刘表。也即刘表单骑入荆,迅速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另一方面,在坐镇荆州,拥兵10万的基础上,刘表的一生却止步于荆州。

对此,谋士贾诩表示:“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谋士郭嘉表示:“表,坐谈客耳。”

而曹操则指出:“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从而一直没有争霸天下。尤其是在官渡之战期间,刘表更是错失良机,让后人也为之唏嘘不已。

首先,东汉末年,刘表来到荆州后,单马入宜城,与延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共谋大略。在斩杀请宗贼五十五人之后,刘表迅速控制了除南阳郡外的荆州七郡。初平二年(191年),袁术派孙坚进攻刘表,刘表派江夏太守黄祖在樊城、邓县一带迎战。到了公元192年,孙坚被刘表的部下诛杀。建安元年(196年),张济因军中缺粮,于是出兵到荆州牧刘表处掠夺,攻打南阳郡的穰城,中流矢而死。也即除了孙坚,张济(侄子是张绣)这位汉末诸侯,也被刘表所斩杀。

一方面,这是因为荆州地处四战之地,荆州牧刘表所面临的外患,促使其无法去和曹操等诸侯争霸天下。公元192年,孙坚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在此背景下,不管是孙策还是孙权,都将荆州牧刘表视为自己的仇敌。况且,荆州正好处在江东的上游,对于江东孙氏来说,想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就必须拿下荆州,这也是孙权背叛孙刘联盟,偷袭关羽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刘表执掌荆州期间,无疑遭到了孙策、孙权的多次进攻,虽然大部分进攻都被成功抵挡了,可是,这都是建立在荆州主力没有外出的前提下。如果刘表真的率领主力北伐中原,如同关羽北伐襄樊一样,难保不会因为后方空虚,从而给江东孙氏以可乘之机。也即出于自保的要求,荆州牧刘表不敢出兵争霸中原。

除了东边的江东孙氏,荆州的南方,也不怎么太平。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袁绍刘表列传下》中记载: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畔表,表遣兵攻围,破羡,平之。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叛逆刘表,刘表遣兵攻围,连年不下。后张羡病死,长沙人又立其子张怿为主,于是刘表攻下张怿。在平定荆南之后,刘表与交州牧张津之间渐生仇隙。在建安四年至八年间(199年—203年),张津对刘表连年用兵,这无疑也给刘表带来了比较大的困扰。对于东汉末年的交州来说,主要包含今广东、广西等地,也即正好处在荆州的后方。

如同诸葛亮是先平定南中,再北伐曹魏一样,刘表在没有一个稳定后方的前提下,自然是不敢轻易北伐中原。建安八年(203年),张津被部下杀害,曹操为了牵制刘表,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拜交趾太守士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交州)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对于曹操的这一举动,旨在抗衡刘表在交州的势力。

从刘表的角度来看,在已经有部分手下准备归降曹操的背景下,如果贸然出兵北伐,搞不好就是这些人和曹操来一次里应外合,自己不但要失去荆州牧的宝座,甚至会有性命之忧。而这,自然也能理解刘表为什么要收留刘备了,因为刘备是坚决反对曹操的势力,在刘备来到荆州后,无疑可以平衡荆州内部投降曹操的势力,对于刘表来说,这无疑有助于防止自己被意欲投降曹操的势力推翻。总的来说,在内忧外患的基础上,荆州牧刘表虽然坐拥荆州七郡,带甲之士十余万,但是他还是一直没有争霸天下。不过,相对于袁术、吕布、公孙瓒等诸侯,荆州牧刘表至少在生前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并且获得了善终的结局,这已经是汉末诸侯中相对不错的结果了。


歆兴故事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看完要关注,从此人生不迷路!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荆州牧刘表带甲十万为什么不能成大事》
文章链接:https://www.775n.com/post-4679.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